聆听历史回响!电影频道8.5起播出十部长征题材佳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10更新:2025-09-11 03:31:21

1905电影网专稿“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不仅谱写了壮丽辉煌的战争史诗,更铸就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为迎接长征胜利九十周年纪念,自8月5日起,电影频道集中展映10部红色经典影片,让历史的回响再次震撼人心。其中,电影《血战湘江》聚焦湘江战役这一攸关中央红军存亡的关键战役,通过震撼视听的战争场景,生动再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誓死捍卫信仰的英雄气概。

影片《血战湘江》采用实拍手法呈现,未使用电脑特效,通过动用7600余名演职人员、35000余名群众演员、投放2吨TNT炸药及消耗80吨汽油等真实制作手段,力求再现红军长征过程中血战湘江的经典战役场景。

影片深刻诠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情节跌荡起伏、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湘江战役硝烟未散之际,通道会议作为决定红军战略方向的关键转折点,通过调整战略转移路径,将原定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地区进军,成功瓦解了蒋介石在湘西歼灭红军的图谋,从而避免了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

8月6日播出的《通道转兵》通过展现关键的战略思想指导,使中央红军在危急关头扭转了局势,为后续召开的遵义会议奠定了重要基础,拉开了长征战略转折的序幕。

乌江自古以来被视为天险,两岸峭壁林立,水流湍急,构成了遵义与桐梓之间的重要天然屏障。红军若想实现战略目标,必须首先突破乌江天险。此次突破不仅是红军调整战略方向后的关键战役,更是整个长征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军事行动。

在8月7日《突破乌江》的剧照中,红军通过连续三天的殊死搏斗,成功夺取碉堡并接应主力部队渡过乌江,为后续向遵义的顺利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若将长征视为一部充满壮烈情怀的英雄史诗,那么遵义会议便是其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而确保了党和红军在极端危急时刻的存续。

8月8日上映的电影《遵义会议》以生动的影像语言还原了这一历史转折点,不仅完整呈现了会议精神的形成过程,更深刻诠释了革命先辈在危急时刻坚守信仰的崇高品格与坚毅决心。影片中《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动人旋律,恰如其分地呼应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军事智慧,"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豪迈诗句,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在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红军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寻找战机,以弱胜强实现由被动转主动的战略转变。这一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的经典战役,充分展现了红军将士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卓越军事智慧。

在8月9日首播的电影《四渡赤水》中,导演通过大量方言的运用,力求真实还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早期领导集体形象,使观众仿佛回到那个时代,见证红军统帅如何运筹帷幄,突破绝境实现历史性转折。同系列作品《金沙水拍》(8月10日)与《彝海结盟》(8月11日)则创新性地从革命者日常生活与情感层面切入,深入刻画长征途中先辈们宽广深邃的精神世界。

《金沙水拍》剧照展现了长征途中无数惊心动魄的战斗与艰险历程。从泸定桥的生死夺取到大渡河的强渡,从雪山的艰难跋涉到腊子口的突破,再到赤脚穿越草地的悲壮场景,每一个画面都凝结着红军战士的智慧与血性。

无论是8月12日上映的电影《大渡河》,还是8月13日上映的电影《万水千山》,都生动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万水千山》剧照的拍摄历时两年,跨越14个省份的广袤土地,历经30多次关键会议筹备,参与600余场重要战役与战斗的拍摄场景,翻越18条山脉,横渡近百条河流,总行程突破65000里,充分展现了拍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追求艺术真实的坚定决心。

在甘肃会宁,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革命从困境迈向胜利的关键转折。8月14日上映的电影《大会师》以震撼视听的方式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不仅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从青涩走向成熟、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壮大、中国 revolution 从挫折走向成功的恢宏篇章,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永不褪色的瑰宝。通过银幕重走这段血色征程,我们得以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到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力,让红色基因深深烙印于民族记忆之中。本周,让我们共同凝视这些镌刻着永恒精神的影像片段,在历史回响中传承长征精神。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