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军事沙龙直面争议 张涵予解读剧情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0更新:2025-09-08 17:35:45

2025年2月7日(大年三十),军事题材电影《蛟龙行动》举办了一场主题沙龙活动。活动当天,总制片人于冬、军事制片人王强携主演张涵予、杜江及多位行业专家共同出席,针对近期网络热议的影片相关话题进行了专业解读。现场嘉宾包括担任潜艇操作顾问的杨刚、陈志平,以及军事专家央视特约评论员杜文龙、知名军事自媒体"终南剑客"彭迪与"叫我金主"金昊,主持人"野路子"袁野也参与其中。

在沙龙互动环节,张涵予饰演的"龙鲸号"核潜艇艇长角色与真实服役的杨刚艇长展开了深入交流。从初次见面时的专业探讨到活动尾声的互相认可,两人展现出跨越银幕的默契。杨刚特别提到,多位曾与他共事的下属在观影后纷纷表示,张涵予的表演完美还原了艇长的神态举止。

面对这份赞誉,张涵予谦逊表示:"作为演员,我始终以专业态度诠释角色,而真正令人敬佩的是像杨刚艇长这样用生命守护深蓝的英雄。"其话语既体现了对军方顾问的尊重,也展现了对军事题材创作的敬畏之心。

张涵予对部分观众未能理解的口琴段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悠扬的口琴声实际上是战斗的号角。"杨刚听后立即点头赞同,深有感触地表示认同。张涵予进一步阐释道:"这首《中国海军核潜艇》正是为全艇指战员重燃信念与信心的战鼓!"这句话精准触动了杨刚这位老艇长的内心,他情不自禁比出赞许的手势,对张涵予对军事文化的深刻理解表示高度肯定。张涵予特别指出,口琴这一情节设定在封舱灭火的关键时刻,当命令下达的瞬间,意味着艇员们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胜利的信念:"那是海军的军魂在召唤,是唤醒军人信仰的号角。有时候,信仰真的能够超越一切,尤其是在军营中!"曾担任多年艇长的杨刚听至此处,激动地感叹:"说得好!"

针对“声呐兵顶撞艇长”的争议,军事大V“叫我金主编”金昊回应称,海军水面舰艇及潜艇均为高科技兵种,区别于陆军部队。在潜艇部队中,若艇长命令存在瑕疵,技术人员可依法提出异议,甚至以专业判断为决策依据。这就是潜艇部队作战的专业特质与独特性。

军事制片人王强进一步解释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无法通过目视方式识别目标与航向,声呐系统则承担着‘感知神经’的核心功能。艇长在作战指挥中高度依赖声呐兵提供的数据,其‘别催’的提醒实为专业判断的必然表达。这种‘技术民主’模式正是潜艇部队制胜的关键要素。

影片中副艇长周培林水下排故障的情节,源自杨刚本人担任副艇长时期的真实经历。据其回忆,当年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时,潜艇处于半潜状态,三分之二艇体浸入水下,外部环境异常危险。

陈志平随即补充道,排故过程中,不远处确实有鲨鱼出没。但面对任务紧急态势,官兵们始终将职责置于个人情绪之上,全神贯注于故障排除工作。

电影中机电长的原型源自杨刚的战友孟昭旭,这位革命烈士的事迹令人心痛。杨刚回忆道:"孟昭旭为抢修设备曾两次闯入高辐射舱室,最终因伤病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子深受父亲影响,也选择加入核潜艇部队,继承未竟的事业。"陈志平家族则堪称两代潜艇兵的典范,从机电长晋升为艇长的他,其子如今仍在潜艇部队服役,延续着家族的传承。

谈及潜艇部队的演进,有着30余年潜艇工作经历的杨刚感慨良多。他曾在核潜艇上担任艇长长达八年,亲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潜艇的技术跨越。"如今的潜艇已大为不同,国家发展让部队建设显著提升。设备设施更加完善,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达到全新高度。"这些进步背后,凝聚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与科研人员、海军潜艇部队的共同努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