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剧情“骁米集团苏柒挖角余程冬开除宋明珠”引争议:这是蹭公众人物热度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88更新:2025-09-01 22:36:14

7月9日,一部微短剧因角色名与多位知名人士产生谐音引发网络热议。该剧自今年6月上线以来热度平平,剧情主要围绕腾远集团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工程师余程冬展开,他在被宋明珠解雇后,意外受到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的青睐,最终战胜腾远集团并促使宋明珠离职。

近期有观众质疑某部短剧存在过多谐音巧合,例如角色“余程冬”被指暗合华为高管余承东,“骁米集团”疑似指向小米集团,“苏柒”则与小米汽车SU7车型产生关联。更有网友认为“宋明珠”可能借用了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姓名。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禁止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而第一千零二十七条则规定,若文学艺术作品以真实人物为描述对象并包含侮辱、诽谤内容,受害人可依法要求承担民事责任。

赵良善分析称,短剧若通过谐音制造角色与公众人物的强关联,并借此进行不当描述导致社会评价受损,即构成侵权。举例而言,若“宋明珠”角色被塑造为经营失败、决策失误的管理者形象,可能引发观众对董明珠的负面联想,进而侵犯其名誉权。此类蹭热点的短剧在市场中较为普遍,尽管部分作品因借助热度获得流量,但整体质量偏低且观众评价不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六月高考期间曾出现一部以“高考”为主题的短剧,剧情涉及检查组与司机勾结篡改考卷、组织集体作弊等荒谬内容,引发网友“失智”吐槽,该作品目前已无法在平台检索。而被质疑蹭华为、 Xiaomi 热点的短剧,其剧情本质上仍与多数逆袭打脸类作品相似,走的是“职场边缘人反败为胜”的套路。无论是借势社会热点还是公众人物,此类作品均面临内容同质化、创新不足的困境,在市场中难有持续吸引力。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