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耿子涵:乘着《小白船》开启新旅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更新:2025-09-03 09:37:24

在第七届平遥国际影展上,95后新锐导演耿子涵以长片处女作《小白船》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成为平遥影展创办七年来首位摘得该殊荣的女性导演。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创作团队几乎全由女性构成,这一特殊阵容被男主角梁龙戏称为"铁娘子"组合。"小白船"这一名称的广泛传播,源于2020年网剧《隐秘的角落》中那首令人印象深刻的童谣。当时该作品正参与第五届青葱计划,耿子涵与编剧刘亦宁曾考虑更名,却因预见其未来可能引发的共鸣而保留原名。事实证明,影片在平遥影展首映后,"小白船"不仅摆脱了原有的惊悚色彩,更成为青春少女复杂情感的象征,成功摘得观众票选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称号。时光荏苒,两年后的今天——2025年7月4日,《小白船》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公映。"幕味儿"特别发布我们曾在平遥对导演耿子涵的专访,以此表达支持。衷心期盼这部作品承载的创作成果,能成为耿子涵未来艺术道路的坚实基石;更祝愿她能够如同影片中由周美君饰演的主人公刘娴一般,在故事落幕时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紧张,超级紧张。幕味儿询问这是不是耿子涵第一次以导演身份参加平遥影展,她回应称大学时期曾带着短片参与过平遥一角单元(教育板块常设单元),前年也通过青葱计划前来过,而今年是首次以入围长片导演身份亮相。由于有其他工作安排,这次在平遥停留时间较短,未能观看更多影片,深表遗憾,期待未来能完整参与一次。幕味儿提到《小白船》此前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和釜山亚洲之窗单元,主要面向外国观众,而此次在平遥则是首次面向国内影迷群体,她是否会因此感到更紧张?耿子涵坦言会,超级紧张。戛纳首映时,《小白船》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一切充满未知;在釜山也因影片包含大量朝鲜族文化元素而紧张,不确定韩国观众对此的文化表达会有何反应。平遥首映前30分钟她如坐针毡,但随着放映推进,观众反响逐渐热烈,整个放映厅氛围活跃,她才慢慢放松下来。幕味儿进一步询问平遥首映后的观众互动情况,耿子涵表示对观众的解读持积极态度。有些观点与她的创作初衷相符,能被观众看到便感到幸福;而有些解读可能超出预期,但这些多元视角有助于观众理解故事内涵。她认为电影与观众的关系微妙,担忧自己的表达与观众感受不一致。本次平遥放映的观众反响令她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后续影片正式上映的担忧,害怕观众期待被抬高后产生落差。耿子涵自述容易反复思忖,但更希望当前的积极反馈能成为创作动力,而非过度焦虑。

幕味儿:《小白船》作为一部带有朝鲜族文化元素的作品,您在发布会上提及“朝鲜族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在叙事中融入这一文化背景?耿子涵:故事核心是展现少女刘娴的成长轨迹。她最初如同一张白纸,在母亲(梁静饰)的庇护下远离喧嚣,直到父亲(梁龙饰)经营的市井照相馆中,才真正开启认知世界的大门。东北方言的初次接触,以及明美(黄子琪饰)带来的朝鲜族文化元素,构成了刘娴探索世界的双重路径。这种跨越地域、语言与习俗的碰撞,正是她认知觉醒的具象化表达,令人感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与吸引力。

幕味儿:影片将哈尔滨作为故事背景,同时融入俄罗斯元素,结合刘娴与明美对身份的追寻,创作初期是否刻意构建身份认同的隐喻体系?耿子涵:虽然我没有刻意聚焦身份认同议题,但编剧刘亦宁作为哈尔滨本地人,自然地构建了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叙事空间。我们曾探讨拍摄地点的选择,最终认定哈尔滨的多元文化特质最契合故事需求——这里有俄式风情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既有追求生活品质的精致群体,也有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这样的城市肌理为刘娴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观察样本,使她的成长更具现实质感。

幕味儿:这是一部看似轻量化却内核深刻的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却精准捕捉了青春期特有的情感波动。耿子涵:我始终对青春题材怀有独特的敏感度。无论是刘娴还是我本人,青春期都像被赋予无限能量的迷途少年,带着莽撞与纯真在人生迷宫中探索。那些发生在十五六岁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不可复制的纯粹性。我认为青春本质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美学状态,即便看似混乱,却蕴含着最动人的成长诗意。

幕味儿:因此您也会将自身经历与情感融入影片,形成创作者个人情感的映射吗?耿子涵:其实难以明确对应到具体情节或个人过往,更多是无意识的表达。故事本身蕴含的情感容易引发共鸣,我的创作思路是着重放大这些情绪,例如刘娴初见父亲时的疏离感,便源自我童年对父亲胡茬的恐惧,都是些细微的感知体验。幕味儿:刘娴被母亲带走时对父亲的不舍,是影片中的情感转折点。耿子涵:确实,这种父女关系在夏天逐渐升温的刻画,源自于对童年被动成长状态的观察。从陌生到依恋的心理变化,以及刚适应新环境就被突然带走的无力感,这些情感层次是自然而然呈现的。幕味儿:成长过程中外界的动荡与内心波动形成呼应,这种互文关系或许并非初始设定,而是随着人物发展逐渐显现的。耿子涵:正是如此,刘娴对父亲的不舍成为影片的小泪点,但创作时并未刻意渲染离别场景的悲怆。反而是她好不容易适应父亲生活空间,却在一次转折中被直接带走,连屋子都没再踏足过,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与失控感,更能传递酸楚的情绪,也契合许多人在青春期经历的现实困境。

幕味儿:您如何解读刘娴对明美的情感变化?她的情感历程从对母亲的依赖逐渐转向与明美及其父亲的关系,又因现实困境不得不与他们分离,最终她是否真正完成了成长?耿子涵:首先,我认为刘娴被送到照相馆的那一刻起,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煎熬。那个陌生的爸爸、陌生的阿姨(刘莲姬饰)和那只猴子构成了她初入新环境的困境,而漂亮姐姐的出现仿佛让她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谈及刘娴与明美的情感,尽管明美表现得更为成熟,但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其实刘娴才是那个为明美带来温暖的存在,甚至她本人也未曾察觉自己拥有这样的一面。因此,对刘娴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成长。随着明美离开、母亲归来以及与父亲的别离,她的成长从未停歇。虽然成年后的重逢让她表现得如同小大人,但当《小白船》再次响起时,她内心的酸涩感受必然与过往截然不同。

幕味儿:您提到的“刘娴开眼看世界”在影片中如何体现?她在接触全新世界后,是否通过这一过程迈入了新的成长阶段?耿子涵:我认为正是如此。幕味儿:在光影运用方面,您通过大量柔光效果强化了刘娴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这是否与影片的叙事逻辑有关?耿子涵:我们在前期拍摄时就加入了柔光镜。最初剧本设定结局是十年后,刘娴成为医生,与母亲一样照顾病患时回忆起明美和那个夏天。但因疫情期间医院戏无法拍摄,最终剪辑停留在青春时期。此外,许多柔光效果是后期处理时刻意夸大呈现的。我们的调色师Yov Moor(约夫·摩尔)在观看影片小样后提出,这部作品像极了童年时珍视的糖纸——表面闪耀夺目,实则廉价,只有在青春期才会感到弥足珍贵。他希望通过光影处理呈现这种微妙的情感体验。关于打光,我与摄影指导郝嘉越也有诸多构思,例如采用灯光模拟车灯效果,将刘娴与明美的身影笼罩其中,即使二者未直接互动,光影也仿佛化作温柔的手势,抚慰她们的情绪,延续故事的内在张力。

在讨论明美这个角色时,幕味儿指出其外在形象阳光明媚,却暗藏着单亲家庭成长带来的内心脆弱。创作者们认为,明美的多层次性格与情感诉求是故事线的核心——她对喜欢自己的陆星展现出哥们儿般的疏离,却在与朱宏嘉老师饰演的中年男性相处时,本能地释放出撒娇讨好的小女孩特质;唯有面对刘娴时,她才卸下伪装,回归最本真的状态。耿子涵补充道,明美始终在用精心构建的人设寻求他人认可,这种渴望被喜爱的潜意识正是她获取安全感的途径。黄子琪则从更深层的动机解析,认为明美所有的行为都源于对生活可能性的现实考量,其标志性台词"我运气不好"正是触发这一角色塑造的关键。

关于“她们”幕味儿:您与黄子琪、编剧刘亦宁以及郝嘉越,都是大学时期便结识的挚友,这次是否是你们首次在完整社会化运作的项目中协作?耿子涵回应:确实如此,郝嘉越作为我的长期合作摄影师,也是多年唯一共同工作的伙伴。学生时期拍摄虽有压力,但因自己即为资方,团队氛围也更为轻松自在。而《小白船》项目则需兼顾作品本身与资方、制片等多重考量,因此压力倍增,所有人都希望为项目注入信心。

幕味儿进一步询问影片制作过程中,制片人郑菁老师、监制梁静老师等给予了哪些支持?耿子涵表示:剧本阶段在青葱计划时,梁静老师与郑菁老师的认可便成为巨大动力。她们认为剧本已具备拍摄雏形,这让创作者感受到被看见与被重视。尤其在选角环节,梁静老师的专业判断给予了坚实底气,无论是周美君、黄子琪还是梁龙的选用,皆建立在静姐的权威背书之上,使团队更具信心推进创作。

幕味儿:之前许多采访都聚焦于女性团队和女性视角的探讨,而这部影片本身也更易引发女性观众的共鸣。再加上您作为首位获得藏龙单元最佳导演奖的女性,这类话题自然难以避免。您如何看待这些关注?

耿子涵:我和刘亦宁在大学时期创作这个故事时,其实从未刻意将其定义为女性题材的影片。当时我们的导师顾峥——《小白船》的文学策划——建议我们写一些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于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创作。因此,我们并非有意识地运用所谓的女性视角,而是无意识地带着一种不自知的性别意识,一路走到了今天。我在很多采访中也提到过,或许《小白船》的剧本天生就更吸引女性创作者,所以前期自然而然形成了以女性为主的团队。反而是后期制作阶段,从剪辑、声音到作曲,开始有男性主创加入,这让作品的呈现更具多元性和立体性。

幕味儿:在您后续的创作中,是否会有意识地强化性别议题的表达?未来是否会尝试商业类型作品?

耿子涵:我一定会深入探究女性话题的构成与历史演变。我认为作为女性,这种视角本质上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本能。无论是否刻意为之,这种视角始终存在。至于商业类型创作,我从未给自己设限。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很难界定一个故事是否具备商业性,也难以衡量其商业价值,除非创作者的初衷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我认为关键仍在于故事本身,只要遇到优质项目或动人故事,就完全没有理由不去尝试。

关于《小白船》以及一路走来的团队伙伴,耿子涵表达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他表示此次在平遥的行程不仅为项目增添了信心,更为团队注入了动力。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将继续努力推进后续制作,力求让更多观众接触到这部作品。主创团队也因项目获得重要认可,例如郝嘉越凭借该片获得亚太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令整个团队感到欣喜。同时,耿子涵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质角色与演员们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从去年起已开始构思新故事,目前创作仍在进行中,期待未来能为观众带来更出色的作品。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