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6更新:2025-09-03 06:34:54
7月7日,由陈思诚担任编剧兼监制的影片《恶意》在豆瓣获得6.3分的首日评分,这一成绩与他此前两部同样由其操刀的《消失的她》《误杀3》保持一致。然而票房表现却存在显著差异,目前猫眼专业版对《恶意》的预计总票房为2.7亿,而同期上映的进口片《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的票房预测均超过4亿。
从纵向对比陈思诚过往编剧及监制的作品,以及横向分析同期上映影片来看,《恶意》在引入网络暴力建议、新闻伦理探讨和女性议题呈现等社会热点后,整体表现并未达到预期。这一结果不仅受到宣发投入有限的影响,更核心的问题在于,《恶意》在叙事上与观众立场存在冲突,形成了对立关系。与此前《消失的她》《误杀3》中精准触达观众喜好的“渣男叙事”“复仇叙事”不同,《恶意》却将大众置于二元对立框架下的批判地位,这种设定极具风险。在当前低迷的院线市场环境下,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能够带来愉悦体验的作品,而非被动接受说教或批判内容。据猫眼预测,《恶意》总票房为2.7亿元,远低于此前业界普遍预期的4亿至5亿元。当前票房趋势显示,早于该片一周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三部进口影片有望实现单日票房破4亿,特别是《侏罗纪世界:重生》潜在票房有望达到6亿元。尽管《外太空的莫扎特》票房失利可视为偶然因素,但随着2024年暑期档《解密》仅获得3.34亿票房,以及2025年暑期档《恶意》面临小众赛道的柯南系列影片竞争,陈思诚的票房神话已逐渐受到质疑。鉴于点映期间票房增长平稳而口碑反响欠佳,院线市场仅给予了为期一天的观察窗口。
尽管大档期首日定胜负已成为行业常态,但暑期档的特殊性在于院线仅给予影片一日观察期。在宣发投入有限的背景下,《恶意》后期逆袭的难度显著增加。数据显示,同档期《酱园弄·悬案》映前首周全网营销事件达148个,而《恶意》相关数据仅为46个。纵向对比陈思诚过往作品《消失的她》,后者在映前首周拥有82个营销事件,且凭借35.23亿票房验证了其在社会议题转化方面的市场号召力。值得注意的是,《恶意》在抖音平台缺乏引发广泛传播的爆款宣推内容,这与陈思诚擅长打造的"情绪主义电影"定位形成反差。尽管影片涉及网络暴力、新闻伦理、污名化女性等热门议题,但其点映阶段的票房曲线显示,这些元素未能有效激发观众共鸣,导致豆瓣开分6.3的口碑表现。
这一现象与影片所承载的“陈思诚”标签密切相关。2025年春节档期间,《唐探》系列依旧保持稳定票房表现,但这种成绩并不能直接证明导演的市场号召力,因为春节档的核心受众是低频观影群体。相比之下,暑期档更注重长尾效应的积累,而缺乏系统性宣发支持的《恶意》则直面更高观影频次的观众。随着《消失的她》引发的“伪女性主义”讨论以及《解密》被指“模仿”叙事模式等口碑争议,陈思诚的作品持续处于口碑及格线边缘,这正在削弱其品牌对核心观众的吸引力。同时,同档期两部进口片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侏罗纪世界:重生》虽口碑不佳但预计可收获6亿票房,而《F1:狂飙飞车》则从最初预测不足1亿逆袭至4亿规模。值得注意的是,《恶意》并不符合孤品类型的票房规律,新闻题材赛道早已被《热搜》《不止不休》等影片占据先机。相较之下,《F1:狂飙飞车》凭借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和简洁爽快的观影体验实现突破,而《恶意》则呈现出“反爽感”特质。虽然《误杀3》以9.33亿票房位列2024年暑期档头部,但若将其全部票房计入年度统计,仍可跻身全年票房前十。该片的成功归因于其明确的“复仇爽片”定位,影片官方账号发布的两个爆款视频均以强烈的情绪冲击力为特征,这种直给式叙事与正片内容形成呼应。而2023年《消失的她》的爆发,既得益于女性主义题材的市场红利,也源于“复仇渣男”这一核心爽点的精准把控。
2024年,国产电影市场遭遇低迷期,多数成功作品呈现出与"爽"字紧密关联的特质,如《热辣滚烫》《默杀》《年会不能停!》《末路狂花钱》《好东西》《周处除三害》等。这些影片通过逆袭爽、复仇爽、打工人反击爽、以暴制暴爽等多元形式,持续为观众输送正向情绪反馈。然而《恶意》的叙事逻辑截然不同,影片刻意规避传统爽片的快感输出,转而以居高临下的批判姿态构建出充满疏离感的观影体验。主人公叶攀从失格记者到良心记者的转变轨迹中,最醒目的是两大反派群体:操控流量至上的自媒体公司与自媒体人,以及在"抗癌天使坠楼案"舆论风暴中立场反复横跳的网络发声者。当被污名化的女护士好友在直播中直指观看人群为隐形刽子手,当片尾女主与丈夫感叹舆论焦点的快速转移,影片实则将矛头指向了集体无意识的群体行为。媒体失格、网络暴力、舆论反转等现实问题在电影中获得深刻映衬,展现出显著的社会警示价值。但正如《乌合之众》所揭示的:"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在《恶意》的叙事框架中,推动舆论失控的"风"实则源自个体欲望,而导演最终选择将批判焦点锁定在群体表象之下。
《恶意》所展现的缺乏针对性的泛化批判,在新闻题材的语境中实属形式主义的伪批判。随着传统纸媒的没落,新闻行业从中心化传播转向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新闻已死'与'流量至上'已成为时代困境的缩影。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无法为这种结构性问题负全责。作为电影作品,《恶意》本可将复杂议题进行艺术化的简化处理,但所谓的简化不应异化为对社会舆情的娱乐化展演,更不该将普通民众视为问题的根源,这本质上是对大众的另一种'恶意'。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观众进影院的首要诉求是获取情感共鸣而非接受说教,陈思诚作为中国电影界著名的产品经理,其商业嗅觉在《恶意》中仅体现为议题的精准捕捉。最终,一部本应引发深层思考的影片,却陷入情绪操控与隐性冒犯的窠臼,既未能传递有价值的思想内核,也未能提供纯粹的观影愉悦。当然,这并非主张电影创作者都应制作快餐式作品,或许'爽片'确实契合了当下的市场规律,但就商业价值而言,若无法带来深刻的思想冲击,选择'但求一爽'或许更符合现实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情感收割的套路并非总能奏效,但当前社会环境下,'爽片'的票房神话仍在持续。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