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28更新:2025-09-02 20:17:49
古代人类如何感知与掌握时间的流转?纪录片《古代时间简史》以六集形式呈现,每集时长为15分钟,于7月21日至26日每晚7:00在CCTV-9播出,央视频则于每日中午12:00更新一集内容。
纪录片《古今时间密码》以严谨的历史考证与生动的叙述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系统梳理了中国人对时间维度的认知体系。影片深入探讨了古代中国天文历法体系、农耕活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及社会生活中的时间观念,揭示了时间知识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深层意义。《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这一神话传说在纪录片中被赋予全新解读——妄图超越极限的夸父,或许并非追逐太阳本身,而是执着于观测太阳影子的天文学家,手中桃杖则可能正是测量日影的仪器,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诠释串联起古代时间认知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桥梁。
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记录中,先民通过观察发现:当人直立于阳光下时,影长会随季节变化呈现周期性规律。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导致测量结果不够精确,于是发明了标准化测量工具——'表'。这种工具实质上是一根八尺长的直立竿杆,其长度恰好相当于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周髀算经》所记载的勾股定理,正是源于此类日影观测实践。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的日影,古代数学家发现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8和6时,斜边长度恰好为10,这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原始勾股数体系。
为精准观测日影,古人发明了测量仪器“表竿”。先民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当银辉洒落大地时,他们对月亮的观测热情始终不减,如同对太阳的不懈探索一般。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双手托举日月,这种将日月并置的构图形式,彰显出古人对日月双重崇拜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明”正是由“日”与“月”二字组合而成,象征着光明与智慧的双重源泉。
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周期变化,发现其形态经历从纤细的弧月逐渐圆满,再到逐渐残缺的过程,构成完整的周期变化。由此,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单位——“月”——被确立下来。你能够列举出这些月相的名称并正确对应其演变过程吗?
月亮的盈亏周期深刻影响了古代人类对时间的认知,纪录片将揭示"一天"的起源、"一年"的真实长度、四季如何划分等关键问题。从昼夜更替到农耕节律,古人如何安排日常作息?古代计时工具又是如何不断精进的?这些关于时间的奥秘将在节目中得到系统性解答。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