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新世界》:进化快一点上班,进化慢一点上桌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68更新:2025-09-11 16:49:39

《猩球崛起:新世界》作为《猩球崛起》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延续了前作对人类与猿类关系的深刻探讨。影片在视觉呈现和动作场面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特效团队打造的猩猩族群与人类文明的冲突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部分观众认为其叙事节奏相较前作稍显拖沓,情感线的展开也略显刻意。总体而言,该片在科幻动作与主题深度之间取得了一定平衡,适合喜欢该系列的观众观看,但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对剧情紧凑度的期待。

我认为该片在网络上的差评主要源于主创团队在刻画"未来革命"时过于严肃,试图摆脱上世纪老电影中固有的叙事框架。观看体验中,我感受到凯撒去世多年后,其追随者已发展成为灵长类生物中的主导群体,这些猩猩展现出使用工具、语言交流以及形成社会阶级的能力。

2011年《猿人崛起》首部作品问世以来,十余年间观众见证了猩猩族群从单纯生存到觉醒思想、萌生反抗意识的演变历程,更在"鸽派"与"鹰派"的分化中窥见权力博弈的隐喻。当我们将人类文明的视角投射到这片猩猩世界,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权谋本质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悲叹宿命。这种跨越物种的情感共鸣,恰恰印证了人类对权力秩序的永恒叩问——为何我们总在猩猩的悲欢离合中,看见自己文明的倒影?

作为2024年上映的《新世界》,本作在整体表现上仍属佳作,叙事节奏顺畅,视觉特效精良,人类与猩猩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亦为续作埋下伏笔,拓展了后续创作的可能性。然而,若观众期待的是单纯震撼的视觉奇观或延续前三部中人类与猩猩激烈对抗的经典模式,则可能对本作感到落差。其叙事节奏存在明显问题,前情铺垫冗长而后续发展乏力。正如开篇所提,影片走上了更加严肃的叙事路线,宛如一部科幻政治题材作品。赛撒(凯文杜兰 饰)作为凯撒的继承者,以“猿族永不为奴”为口号确立自身在猩球世界中的正统地位,却在后续情节中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反派特质,令人唏嘘。

昔日的解放者如今以"代表猩猩们"之名掌控同类、蛊惑族群,或许在漫长的岁月里,猩球上的统治者早已遗忘了祖先(凯撒)所承受的压迫与屈辱。虽然赛撒作为"皇族"的继承者未必是暴君,但其统治方式与第三部中那个光头反派上校又有何本质区别?在"后凯撒时代",那些伫立于人类遗迹之上的人类建筑的猩猩们仍在思考文明的未来,但他们并非以主动意识推动文明进程。

赛撒时代实则并未建立绝对的独裁体系,新的主角以"少猿"身份登场——诺亚(欧文泰格 形态模拟扮演)。这个名称颇具深意,《圣经》中的诺亚在洪水中带领家人与被选中的生灵登上方舟,保存文明火种。电影里的诺亚则象征着更具探索精神的理性力量,为猩猩与人类能否实现共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诺亚的形象让人联想到九把刀小说《猎命师传奇》中的上官,作为吸血鬼的他始终在探寻"第三个鱼缸",即人与鬼共存、共赴文明的路径。这种跨越种族界限的思考与担当,使诺亚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关键人物,暗示着文明演进中可能存在的新范式。

人类世界的全面崩塌自第二部起便已注定,凯撒生前积极引导猩猩族群建立聚居地。尽管外界常将其解读为一场革命,但本质上只是猩猩在人类文明衰败后的生存策略。前三部着重描绘了猩猩群体如何在失控的人类社会中寻求共生之道,所谓"革命"实为被动反抗。至第四部,即便凯撒已具备统治能力,其核心诉求仍聚焦于"科教兴猿"——通过追寻远古传说,以知识传承构建族群未来的根基。这与早期凯撒单纯追求权力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目标的深层转变。

纵观人类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帝国与民族,东北亚却上演着独特的"凯撒"与"赛撒"更替史——从最初的生存挣扎到最终的权力角逐。南匈奴、拓跋鲜卑、东突厥、契丹及建州女真等部族,皆沿着"先做打手后当老大"的演变路径发展。这种历史轨迹在《猩球崛起》第四部中得到呼应,当猩猩们骑着马冲击人类族群时,那些在虚拟世界中过着悠闲生活的都市白领,于这个残酷世界中同样陷入可悲境地。只不过他们的生存欲望与繁殖需求更为直观,丧失了语言能力后,对猩猩的鄙夷态度既没有羞耻感,或者说存在一定限度。

对于延续第一部剧情的观众来说,这种角色设定带来的情感冲击显得尤为复杂:当「倒反天罡」的口号被抛出时,究竟意味着何种颠覆性力量?这种对立是否显得过于偏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赛撤:这位表面的反派角色,在猩猩族群的视角下却展现出明君的气质。他不仅深谙历史脉络,还致力于通过学习推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所建立的王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其组织建设能力远超其他猩猩部落。作为领袖,赛撤的个人魅力令人印象深刻,更关键的是他深刻意识到人类一旦获得机会,便会再次对猩猩世界发起挑战。

因此,这位主角注定是个悲剧性角色——《猩球崛起》本质上是一部直面人类自身的寓言电影。在这样的情境下,赛撒注定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正人君子。与前三部中的反派科巴形成镜像对照,部分观众至今仍认为科巴所采取的手段是合理的选择,因为生存权至高无上。这种矛盾最终在第三部达到高潮:当凯撒在意识模糊时看到科巴的身影,镜头的暗示已然揭示出他的内心挣扎——他终究在某个时刻与科巴产生了共鸣。那么当面对科巴的仇恨时,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并非简单的种族对立叙事,而是两个物种间的宿命式对抗。

因此,《猩球崛起》系列始终笼罩在悲剧色彩之下,其根源在于创作团队在构思之初便未能建立清晰的主观视角。在"人类"与"猩猩"这对矛盾体中,唯有选择明确的立场才能赋予叙事深度,而系列第四部却在既定框架中逐渐陷入陈词滥调。即便不重蹈上世纪"人类宇航员误入时空"的叙事窠臼,仅靠"第三个鱼缸"的预设模式,也已让整个故事体系显得机械重复且缺乏新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猩球崛起:新世界》都值得观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若未曾欣赏过前三部作品,或许难以真正理解这部延续前作叙事的新篇章。它并非浅显的视觉奇观或商业科幻片,而更像是一面镜子,迫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推敲——生命总要经历蜕变,无论是人类还是猿类,都在寻找进化的路径。进化得更快一些,便能踏上职场;进化得更慢一些,或许只能沦为餐桌上的食材。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