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爆火背后:中国电影的突围之战已箭在弦上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3更新:2025-09-02 06:24:34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观影热潮,其主旋律题材属性使其天然具备话题性。从历史维度审视,"南京大屠杀"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始终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每一个中国人皆无法忘怀"的集体情感,使得此类题材作品具备强烈共鸣力。因此,该片在暑期档成为现象级黑马,实属情理之中。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4日18时49分44秒,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16亿元大关,仅上映11天便斩获如此佳绩,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大量观众自发推荐,诸如"南京照相馆值得观看""优质作品应被更多人看见"等评论持续发酵,形成热议氛围。

中国电影市场近期迎来重要动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完成更名,正式挂牌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傅若清指出,新名称更精准体现了企业深耕电影产业的战略定位,致力于通过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强化电影主业,推动行业繁荣。作为国内影视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影视投资制作领域持续发力,出品了涵盖主旋律、商业大片、现实题材等多种类型的优质影片,更依托庞大的影院网络构建完整的影视生态闭环。其业务版图从放映延伸至内容生产、发行及衍生领域,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国内运营905家影院、7546块银幕,市场份额达16.7%。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特效厅布局领先全球,拥有387个IMAX、21个杜比影院及49个CINITY影厅。

《南京照相管》的海外发行计划正在推进,该片将于8月7日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8月15日进入美国、加拿大,8月在港澳地区上映,8月至9月面向马来西亚、新加坡市场。俄罗斯、韩国、英国等国的上映筹备工作也同步展开。与此同时,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作为创业板首家国控影视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电视剧投资制作与电影全产业链经营,旗下拥有超600家影城,覆盖全国23个省市,票房排名连续十年领跑江苏。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影视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头部企业仍展现出强劲韧性。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预计亏损0.8-1.2亿元,但2024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1.61亿元,同比增幅显著。而万达电影则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09亿元、归母净利润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23%和154.72%,其出品的《唐探1900》和《熊出没·重启未来》分别斩获36.03亿元和8.15亿元票房,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行业整体仍处于调整期。2022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降36.4%,六大院线系统合计营收158.98亿元,净利润亏损35.31亿元。万达电影虽在2023年实现营收96.95亿元、归母净利润-19.23亿元的阶段性回暖,但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5.44%。幸福蓝海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5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达10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40.53%。这些数据折射出影视行业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艰难处境。

图:股票上涨 图源:AI生成《南京照相馆》的 "破局效应" 对中影而言,由于《射雕英雄传》作为其重点投资项目,其票房表现却并未达到预期,这一情况导致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中影全年的整体收益表现。业内人士推测,武侠题材大制作影片成本通常在3亿到5亿元之间,加上宣发费用,需至少10亿元票房才能盈利。该片预售时借粉丝效应创下3.34亿元的纪录,一度被看好问鼎春节档冠军,但上映后票房明显下滑,最终累计刚超6亿元。因此,此次《南京照相馆》的爆发式表现,被视为中影在2025年实现业绩回升的契机,有助于其弥补《射雕英雄传》的损失,改善盈利状况,扭转上半年的不利局面。

对于万达电影而言,《南京照相馆》的爆火可能从多个维度带来收益。首先,暑期档头部影片的票房溢出效应将显著提升院线公司非票收入。影片的高热度吸引了大量观众,带动了观影期间爆米花、饮料等衍生消费的增长。其次,有机构预测万达电影的利润增幅与影片票房分成挂钩。若影片最终票房达到预测的40亿元,扣除8.3%的专项基金和税后,约有36.68亿元可供分账。按37%的分账比例计算,万达电影的投资收益预计在8%的参与比例下达1.09亿元。此外,作为院线龙头,万达电影庞大的影院网络也将通过影片热映获得更高的放映分账收入。随着《南京照相馆》领跑暑期档,影视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亦随之升温,幸福蓝海、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多家出品方股价集体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幸福蓝海因《南京照相馆》的爆火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该股在影片上映前一日便迎来20cm涨停,随后在2025年7月28日和29日连续两日涨停,4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1.89元攀升至21.10元,累计涨幅超70%,市值增加逾34亿元。然而,幸福蓝海随后回应称,公司仅为该片的投资方之一,投资比例较低,预计该片收益对其经营业绩影响有限。公告发布次日,该公司股价出现回调,2025年7月31日下跌8.29%,8月1日盘中一度跌超10%,最终收跌8.05%。

中邮证券指出,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开局稳健,低基数效应为票房修复奠定基础。伴随7-8月国产重磅影片的密集上映,票房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定档影片题材类型丰富、内容储备充足,为市场注入活力。国产电影产业的突围方向或已显现,此次《南京照相馆》的爆火为行业应对"寒冬"提供了启示。此前,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万达影业、光线传媒、大麦娱乐、华策影视等头部公司高管及导演已针对"影视寒冬"展开深入探讨,提出"节衣缩食"的应对策略。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当前应减少电影拍摄数量,提高作品竞争力和必看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图为电影院售票场景,图源:AI生成。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迅猛发展及显著成果充分表明,打造高质量电影作品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他强调,唯有提升创作水准与制片能力,才能激活市场活力,这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电影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优质电影的标准,明振江提出需具备十大要素:选题贴近现实、深入挖掘题材内涵、立意格局宏大、人物形象鲜活、情感表达真挚、形式艺术多样、叙事结构精巧、节奏紧凑流畅、制作工艺精湛,以及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他特别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过度依赖票房收入,随着市场增速放缓,单一收入结构的风险日益凸显。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坦言,国内电影公司票房收入占比已从2015年的85%攀升至2025年的95%。相较国际成熟市场,如华纳兄弟通过“哈利·波特”IP衍生出舞台剧、游戏、主题体验等业务,实现收入达电影票房的3.2倍。数据显示,中国电影公司90%-95%的收入直接来源于票房分账,而好莱坞巨头票房占比仅约30%,其依托家庭娱乐、流媒体平台、主题乐园等多元化收入体系,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必须重新定位其在产业链中的功能角色,一场关于生存模式与收入结构转型的变革已迫在眉睫。这需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深度运营用户、挖掘场景价值及跨行业合作,构建更具韧性的盈利模式。该转型既是应对行业寒冬的关键策略,也是推动中国电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