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丧尸就打丧尸,废话那么多干嘛?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60更新:2025-09-09 04:35:11

张东健作为韩流文化兴起初期的标志性人物,以其俊朗面容、健硕身材和卓越的演技深受早期粉丝喜爱。然而近年来,这位曾风靡亚洲的演员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岁月更迭与行业发展同样改变了昔日的明星风貌,演员的转型不仅依赖实力,更需要机遇的加持。对我而言,最近一次接触他的作品还是2018年上映的电影《猖獗》,这部作品依然彰显着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部影片颇具特色,作为知名丧尸题材电视剧《王国》的衍生作品,其拍摄场景与服装道具等方面显然存在难以完全割裂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当剧情涉及中国元素时,韩国影视剧往往难以避免带有偏见色彩。《猖獗》亦不例外——与其单纯展现丧尸题材,却刻意引入‘反清’的政治立场。剧中反派兵判角色在面对清朝使臣时,故意说出‘请转告皇上,自今以后朝鲜将不再臣服’的台词,这种强行关联的叙事方式引发了不少争议。

尽管结局呈现反派陨落、正派领导朝鲜军民抗击丧尸的励志画面,但剧情设定中的历史逻辑仍有待商榷。例如,在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已具备在朝鲜掌握实权的条件,这一历史背景的错位引发诸多讨论。因此,《猖獗》虽具观赏性,但若以史为鉴,则难免令人莞尔。

故事发生在某年朝鲜爆发内乱的背景下,兵部尚书把持朝政,国王昏聩唯唯诺诺。主人公二世子本是纨绔子弟,却因目睹夜鬼肆虐与百姓疾苦,逐渐觉醒。他身怀武艺却心系回京享福,对故土充满偏见,直至卷入这场异兽危机。

剧中展现的戏剧性转折颇具看点:兵判借"夜鬼"之名弑君,却在宴请清廷使节时将国王本人转化为夜鬼,这一操作既符合剧情需要,又暗含对历史人物的戏谑重构。当夜鬼潮水般涌来时,正反两派在生死存亡之际展开殊死搏斗,而兵判最终成为拥有智慧的夜鬼王,为故事增添复杂层次。

二世子在见证无数忠勇之士陨落于战火后,内心发生蜕变,立志以仁政庇佑黎民苍生。最终与宿敌兵判展开生死对决,后者为护国捐躯于烈焰之中,二世子则率朝鲜将士深入险境剿灭夜鬼。此战不仅扭转了朝鲜的局势,更让大清付出了沉重代价。剧情环环相扣,夜鬼食人场景令人胆寒,战斗场面惊心动魄,穿插着后 royal 朝堂的权谋斗争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而贯穿始终的,是二世子在与夜鬼的决战中完成的精神涅槃——他最终选择扎根朝鲜,以领袖之姿引领国家开创新纪元。该剧由玄彬主演,他不仅是引领韩流的偶像代表,更与张东健组成"双男主"阵容。有趣的是,张东健为塑造角色特意蓄须,即便在惊天动地的战斗中,仍保持着对朝鲜王室尊严的执着,最终化为丧尸亦不忘披上藩王之服。

相较于其他部分涉及‘辱华’元素的韩流作品,《猖獗》中的相关情节相对克制,例如有角色在晚宴上使用汉语吟诵诗词。该角色的表演堪称影片亮点,其展现的‘反派亦知独立抗争’的设定,恰是对历史语境的巧妙呼应。

至于‘大清非中国’的争议,实则忽视了这一朝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东亚邻国的集体记忆中往往与‘落后、侵略’等负面形象相绑定,因此在韩国、蒙古、越南等国家的文艺作品中,每当提及‘中国’,人物形象多呈现为留辫子的反派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自1920年代‘满大人’形象诞生以来,尽管百年间东亚文化格局发生巨变,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框架仍未突破这一历史桎梏,至今仍在影视作品中沿用相似的刻板符号。

回顾《釜山行》引发的丧尸题材浪潮,2018至2022年间韩国影视作品中‘丧尸’元素几乎被过度消费。尽管故事背景涵盖三八线内外、明清历史、日本殖民、末世幻想等多重时空,但创作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再诞生具有突破性的经典之作。

可以理解为,类似中国电影市场的现象,每当某一类型题材爆红,便会扎堆涌入同一类型,形成竞争。然而,当前仍在坚持丧尸题材的《甜蜜家园》似乎热度正在消退,其他作品也难以突破创新。事实上,《猖獗》也属于借势《王国》热度而制作的电影,但其在国内某瓣的评分偏低,这或许源于韩国电影人特有的固执——在展现丧尸题材时,似乎带着一种强烈的自我主张。相比之下,《南汉山城》及由张东健主演的《太极旗飘扬》更显真实,尽管这些作品的屈辱感较为明显,但它们在表现上更具说服力。

《猖獗》的叙事风格呈现出独特的转型特征,其核心情节聚焦于“孤身挑战群体”的戏剧张力。影片高潮处,二世子孤身闯入大殿,于尸潮中左冲右突,战斗场面制作精良。这种紧张刺激的氛围通过视觉呈现尤为突出,甚至电影海报也以此场景作为视觉焦点。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夸张的叙事手法在韩国电影《中天》中早有先例:男主角独闯阴阳界,面对数量庞大的敌军展开激烈对抗。更令人不禁思考是否存在借鉴关系的是,近期某款游戏的设定与之高度相似,场景冲突几乎完全复刻,这种跨媒介的创作模式引发讨论。若仅从猎奇视角审视,《猖獗》在视觉呈现和节奏把控上仍展现出一定的制作水准。

相较于电视剧,电影因篇幅限制往往更注重情节的精简与紧凑。而朝鲜地域狭小的特性,也让《王国》《猖獗》等作品中的人物行动范围显得局促,即便主角团频繁移动,场景仍局限于类似县城的尺度。相较之下,日本与美国的丧尸题材作品展现出鲜明差异:日本创作者偏爱在密闭空间构建生死考验,而美国作为丧尸文化的发源地,不仅拥有成熟的游戏IP支撑,影视作品总量更是韩国的数倍之多。近年来韩国丧尸题材逐渐式微,转而涌现出更多吸血鬼、狼人及日式都市恐怖等类型作品。近期某部《帅哥们》翻拍版因国内UP主过度推崇引发争议,其实该片在借鉴美国原版框架时,强行植入了基督降魔与无厘头怪物等不协调元素。这种现象或许源于韩流余韵未散,也可能存在观众对作品质量判断模糊的情况。不过韩国仍不乏优秀作品,尤其在探讨人性、生活以及爱情喜剧等主题上,为行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近年来中国内地影视创作在男频女频及科幻动作等类型中不乏优质作品,但丧尸题材多集中于网络大电影和网络剧领域。笔者虽曾尝试观看部分作品,但整体体验欠佳。或许这些类型同属外来文化借鉴范畴,更应重视原创内容的打磨与深耕。否则,连张东健这样的资深演员,也可能因某些作品而黯然失色。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