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这么好的《东极岛》都能被恶意攻击,有些人又坐不住了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27更新:2025-09-01 20:33:07

《东极岛》上映未久便遭遇无端指责,这种现象并不陌生。每当有影片揭露日军侵华罪行、铭记历史真相时,总有人习惯性地以单一立场进行批判,声称“煽动仇恨”“贩卖苦难”“不宜观看”。这些刻意制造的舆论迷雾,每每令我啼笑皆非。

《东极岛》刚刚上映不久,便再次遭遇无端的争议浪潮。这次批评者策略有所转变,不再单纯以“宣扬仇恨”为由,而是将矛头指向英国人,声称该片在传播殖民主义价值观。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又一次遭遇了令人愤怒的情况。外国对于毫无深度的娱乐作品往往给予热烈追捧,而中国在面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影片时却出现扭曲其核心价值的现象,并采取各种方式限制观众观影。这种反差令人感到讽刺且难以理解。

《东极岛》的剧情相对简洁明了。1942年,日本将1816名英军战俘装载于"里斯本丸号"运输船上,计划运往日本本土。当运输船行至中国舟山附近海域时,遭遇美军鱼雷袭击导致船体沉没,数千名战俘被困于密闭船舱中,被迫与日军展开生死博弈。

在危机时刻,东极岛的渔民们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主动前来提供援助。

本片改编自中国渔民救助英国战俘的真实历史事件。在首映期间,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当年获救战俘的后裔参与观影,他们深情回忆了过去并向渔民表达了敬意。尽管许多当年参与救援的渔民已离世,但这段历史的真实性和感人之处仍被铭记。

此时,反对者站出来质疑道:你们是否意识到所救助的对象是谁?正是昔日驻扎在香港的殖民军,此举无疑是在宣扬殖民主义。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正义之声,实则暗藏私心,充满偏见。

香港的殖民历史始于1842年,清政府因鸦片战争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 Treaty》,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英国进一步取得九龙半岛南端及昂船洲的控制权;1898年,英国又以武力胁迫清政府租借新界陆地及其周边岛屿。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长达九十九年,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

在过去的百年间,英国并非始终扮演正面角色,但其与中国的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显著变化。1942年二战爆发期间,日本作为主要轴心国成员,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先后入侵中国、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等国。彼时,全球共有50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其中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参战国,英国与中国的同盟关系在共同对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得到了强化。

救同盟能否算作错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国际格局来看,日本作为中英两国共同的敌人,其侵略行径已威胁到区域稳定与国家安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应当被团结。从民族特性而言,中华民族素有敦厚善良的传统品格,面对海上遇险的同胞,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援助行为本质上符合民族精神内核。

然而,总有部分人不负责任地评论影片,动辄断章取义甚至恶意抹黑,这种行为令人扼腕。《东极岛》的诞生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其筹备阶段耗时六年,导演深入考证历史细节,连二战时期军用巧克力的复刻都成为制作的一部分。拍摄阶段历经四年打磨,包含七十天的深水实拍与上千个特效镜头,从自制海面拍摄系统到自主研发的海洋视觉呈现技术,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超常的付出。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制作规模已达到三部电影的体量。

历经重重磨难,克服诸多阻碍,其核心目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旨在铭记这段真实的历史事件;其次,通过展现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凸显中国渔民的英勇与仁善。当年渔民冒死救助英军战俘后,却遭日军报复,为逼迫其交出俘虏下落,日军残忍屠杀了整座岛屿的渔民。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中国渔民仍以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将三名战俘巧妙伪装后藏匿于山洞,最终成功将他们护送至重庆的英国领事馆。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华民族历来以谦逊内敛为传统,加之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记忆过于厚重,东极岛救援事件至今仍鲜为人知。

这使得第三层意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民众对东极岛事件缺乏认知,而全球公众更是知之甚少。然而,向国际社会阐明这一事件的深远意义,恰恰是具有全球价值的关键所在。

二战期间,日军在里斯本丸号事件中展现出令人发指的暴行。当船只被击伤后,日军首先采取铁钉封 dead 舱门、封锁战俘舱室的手段,企图将被困的盟军战俘活活困死在舱内。随后,他们更派出敢死队驻守舱门,以枪决方式阻止任何战俘尝试撬开木板逃生,这种手段彻底杜绝了幸存的可能。这段被刻意掩盖的历史,不仅揭示了日军的残暴本质,更彰显出其泯灭人性的行径。

随后,中国渔民成功营救了数百名英军战俘。为阻止信息外泄至国际社会,日本当局随后策划对当地村庄实施屠杀。

历史的阴影从未远离。1937年,日本侵华部队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2年,其军队又对英军战俘实施无差别屠杀。在这些暴行发生后,侵略者始终试图掩盖真相,甚至在当代仍通过扭曲历史叙事来淡化罪责。在电影《东极岛》的路演现场,一位观众提及网络上流传的日本网友言论:‘中国人为何执念于这段历史?’导演回应:‘日本方面至今仍在篡改历史叙述,称其为‘救人’行为,这种失真比遗忘更具危害性。’

因此,导演多次重申电影作为媒介的使命,旨在向全人类传播历史的真实面貌。每次影片的放映,都在为历史真相增添一位见证者。

或许仍有人质疑,救助英国军人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中国人信奉一句古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年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施救时,并未料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多年后,那位幸存者重返故土,与救命恩人热泪盈眶地拥抱,完成了跨越国界的温情对话。

纵使当下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人的仁善之心与开阔胸襟始终如一。

国学大师辜鸿铭曾指出,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在于温良。这种温良绝非等同于温顺或怯懦,而是蕴含着内在力量,是源于同理心与人类智慧的坚韧品质。在看似柔和的外表之下,实则深藏不可撼动的信仰体系。影片结尾那句"献给有血性的中国人"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种特质——正因为我们拥有炽热的血脉,今日的中国已然超越往昔的困境。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不仅在物质层面愈发强大,在精神话语权上亦取得突破。从昔日为生存而抗争,到今日以坚定态度捍卫尊严;从曾经赤手空拳守护信念,到如今令侵犯者望而却步。这份永不冷却的热血意志,恰是支撑民族脊梁挺立不弯的基石。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