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传》,重点在“凡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95更新:2025-09-02 05:18:08

修仙元素固然能迅速引发观众共鸣,但《凡人修仙传》的核心价值在于"凡人"这一身份符号。作为普通人的精神镜像,凡人精神映射着每个普通人的内心追求。该剧以山村穷小子的逆袭旅程为主线,通过修仙路径展现凡人自立自强的坚韧意志,区别于传统修仙剧的贵族叙事。由杨阳执导,王裕仁担任总编剧及总制片人,杨洋领衔主演的古装修仙剧,开创了真人影视领域"凡人流"的全新赛道。凭借原著作者忘语的IP加持与同名国漫的口碑背书,该剧在未播出时便已收获超500万优酷站内预约量,开播仅3日便实现热度破万的亮眼成绩。

作为自2008年连载以来已有17年历史的网络小说,《凡人修仙传》这个IP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持久吸引力源于对"凡人"主题的深刻刻画,正如导演杨阳所阐释的,虽然修仙题材本身极易引发大众情绪共鸣,但作品真正的核心在于展现普通人的奋斗历程。通过描绘主角从平凡到超凡的修炼之路,《凡人修仙传》成功塑造了具有时代共鸣的"凡人精神",这种精神内核恰恰映射了当代观众对自我成长与突破的深层渴望。

杨洋在剧中饰演韩立,总编剧兼总制片人王裕仁表示,该作品以凡人对宏观世界的想象和超越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为核心,呈现出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剧中着重刻画普通人通过自我修炼实现成长的历程,这正是令观众动容的关键所在。据悉,博客作者近日采访了导演杨阳与主创团队,深入探讨创作理念与制作难点。自2019年启动项目以来,历经三个季度的拍摄周期,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本身便是一次艺术修行。对于主创团队而言,将这部作品呈现给观众并获得认可,是极其欣慰的成就。

杨阳深知这是一次颇具冒险色彩的尝试,"若非以青牛镇五里沟韩立的家为切入点,我恐怕难以驾驭这个角色。"她强调,韩立作为毫无门第、甚至被修仙界视为"最无用"的伪灵根,正是其作为凡人最真实的写照。这种"非典型"的设定让杨阳看到独特的叙事可能,"唯有从普通人视角出发,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修仙世界的反差与真实。"她坦言,若剧本仅以"修仙"身份展开,恐怕不会接下这个项目,但当她从编剧王裕仁手中接过剧本,深入理解故事内核后,却萌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或许是我职业生涯中必须完成的使命,无论如何都要将它呈现出来。"

杨阳导演的创作轨迹涵盖了现实主义、职场剧、主旋律、奇幻、古装新美学及社会话题等多类型作品,从展现人间温情的《牵手》,到斩获金鹰奖的《心术》,再到荣获飞天奖的《功勋-黄旭华的深潜》,其艺术探索始终如一。在尝试奇幻题材的《将夜》和古装新美学的《梦华录》后,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性的“凡人流”修仙类型。看片会结束后,杨阳通过观众反馈确认了创作方向的可行性,特别是以凡人视角展开的创新叙事获认可。而王裕仁与《凡人修仙传》的缘分则始于一次偶然的推荐,彼时该小说仍在连载,他在闲暇时开启阅读便深深沉浸其中。这场邂逅最终演变为他投身影视行业的契机,也让他与这部作品建立起深厚的创作羁绊。

阅读《凡人修仙传》时,王裕仁感受到这部作品所构建的世界既充满遗憾的缺失,又蕴含动人的浪漫气质。这种浪漫源于人类对宇宙奥秘与超越命运的永恒追问——从庄子《逍遥游》中对天地境界的想象,到李白笔下“举杯邀明月”的诗意栖居,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仰望星空,寻求更辽阔的精神自由。他意识到,这些作品的本质都在回应一个核心命题:即便被现实所困,中国人心中始终燃烧着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凡人修仙传》带来的震撼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在2019年他完成《将夜》拍摄后悄然萌发。彼时已涉足影视行业的王裕仁与杨阳在作品获得行业认可之际,萌生了将这部修真小说搬上荧幕的想法。尽管初期对真人化改编尚存诸多困惑,但《凡人修仙传》动画版于2020年的播出,为其打开了新的创作维度,逐渐明晰了将东方修真体系转化为影视语言的关键路径。

关于《将夜》剧照所引发的讨论,核心焦点在于如何在高度理性化的叙事中融入人性温度。王裕仁在访谈中提到,《凡人修仙传》的节奏设计遵循韩立不断挑战副本、逐步突破自我的成长轨迹,但这种模式与传统戏剧结构存在差异。他坦言创作时面临两难:既要保留原著中渐进式成长的核心逻辑,又希望突破单一的爽感输出。王裕仁认为,该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暗爽"手法呈现成长,这种隐晦的满足感不仅体现在实力提升上,更贯穿于韩立的情感历程——他经历了多次离别与牺牲,最终在情感沉淀中完成人格蜕变。

在描绘韩立修仙历程的转变时,王裕仁选择以舒缓细腻的叙事方式呈现,"隽永"成为贯穿创作的核心理念。他诠释道:"这是一部展现凡人生命轨迹的作品,从少年到青年,在时光流转中默默追寻自身之道的历程。"依托动画原作,王裕仁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打磨剧本,着重挖掘人物的情感内核。创作过程中,他不断自问:"韩立修仙的动机是什么?成长道路上哪些经历引发了他的改变?哪些人物对他产生过深远影响?"王裕仁强调:"作品构建了一个冷峻乃至残酷的修真世界,但需要在理性框架中提炼动人的情感元素。为此,我们通过细节刻画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让观众在宏大叙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墨大夫与韩立分别时的那句告别话,"这世间许多好景色,你就替为师去看看吧",成为《凡人修仙传》IP创作中最具标志性的台词之一。这番言语既彰显了墨大夫作为师尊的傲气,又暗含着对韩立深切的期许——希望这位战胜自己的徒弟能够突破凡人桎梏,踏上修仙之路,领略天地辽阔。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韩立的人生新篇,深刻影响着他对修真世界的认知与追求。

在拍摄《凡人修仙传》期间,导演杨阳始终秉持着“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浑然天成”的创作理念,所有主创团队成员都为此核心美学目标倾注全力。其中百药园场景的拍摄尤为特别,杨阳要求剧组购置种子并亲历培育全过程,从播种到破土发芽、抽枝展叶,直至开花结果,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相较于常规的大场面戏码,这个场景更注重生活化的细节呈现,常需杨阳独自完成繁复的拍摄任务。谈及创作理念时,杨阳曾对团队强调:“这些花草承载着生命的真实,它们不仅是灵石丹药的来源,更是与修仙者产生共鸣的媒介。每株植物都蕴含灵性,会与人产生微妙互动。”这种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也渗透到杨阳的表演中,使得看似简单的侍花弄草动作,实则成为与天地万物对话的艺术表达。

韩立的修仙征程不仅始于百药园,孤寂与复杂心路构成了他修行生涯的主旋律。演员杨洋在采访中坦言,诠释韩立最大的难点在于通过平静的外表传递内心的动荡。在正式拍摄前,杨洋已与导演杨阳深入探讨角色脉络,后者提出表演需如溪流般自然流畅,并叮嘱道:"你该是一个吃葱卷饼的山野小子,就去当那个小子,该去粮店买面,就做那样的少年。在每个阶段的规定情境中,彻底融入角色,抛却自我。"跨越三个季节的拍摄周期里,杨阳对杨洋展现的"稳"深感欣慰。其内心戏份饱满,精准呈现了角色应有的状态,这正是导演追求的"真实"。韩立修仙后首次返乡的戏份情感层次极为丰富:小妹出嫁,家园空寂,他独自步入旧居,目光触及桌上的残羹剩菜,百感交集却暗含欣慰。当年离家时,全家借面做饼相送,如今家人生活皆已改善。他落座原位,拾起葱饼安然食用,动作中透出历经沧桑后的释然。杨洋通过细微的肢体语言——进门、驻足、停顿,再到取食的动作——将角色复杂情绪细腻呈现,无需过多台词便让观众感受到内心的波澜。

除却截图文案的呈现,《凡人修仙传》中杨洋的武打戏份数量众多,这对演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制作团队王裕仁与杨洋均表示,剧中战斗场面需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追求融合东方美学意蕴与古典舞韵律的动态流转感。他们强调运镜设计、特效呈现与动作编排应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得益于杨洋扎实的舞蹈功底,其对打戏的诠释更具张力。王裕仁指出:"我们摒弃传统回合制的模式,旨在打造非对称化的战斗体验,观众不会看到简单的龙虎斗场景,而是感受到连绵起伏的动态变化。"而杨阳则着重于韩立形象的差异化塑造,认为每次战斗应因法器变化呈现不同质感,"他所使用的法器各具特性,每场打戏都会带来全新感受,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明显差异。"例如韩立与墨大夫的生死对决,杨阳特意要求将战斗场景设定在神手谷静谧的木屋内,"从外部视角看,那座小屋静谧安宁,仿佛只是寻常茶室;但实际却是暗藏杀机的致命战场。"这场戏虽无高难度动作设计,却通过平和表象与潜在危机的反差,成功营造出极具氛围张力的叙事效果。

在《凡人修仙传》的视觉呈现中,王裕仁对颠倒五行阵的特效设计尤为钟爱。该场景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动态转换,构建出层层递进的战斗体系,将对手逐层困于绝境。这种符合东方哲学思维的战斗逻辑,与水墨晕染般的美学表达相融合,赋予修仙世界独特的质感与真实感。对于杨阳而言,首次踏足新疆那拉提时,壮阔的自然景观令其感动不已。这片被称作"天蓝如洗"的草原,承载着雪山与日光交织的永恒意象,溪流在青草间蜿蜒流淌,天地辽阔到让人类的存在感逐渐消融。将千余名剧组成员远赴新疆拍摄的决定,成为制作团队既艰难又必要的选择,只为还原黄枫谷这一修仙圣地的绝美风光。

导演杨阳与王裕仁曾多次携手合作,两人默契十足。王裕仁深知杨阳一贯钟情于实景拍摄所呈现的细腻质感,为此坚持将剧中的修仙世界具象化,提出“希望观众能领略到别具一格的风景”。在谈及剧中仙人栖息于深山洞府、居于高山之巅的设定时,杨阳表示:“必须将这一切还原至人迹罕至的自然环境中。”

然而寻找无现代设施的原始地貌并非易事。剧组历经多地勘景,最终坦言“选址过程异常艰难”。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已逐渐被现代化景观覆盖,直至在新疆地区发现理想之地。杨阳感慨道:“新疆广袤的地域特征,恰好能突破传统影视场景的局限,营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氛围。”

《凡人修仙传》的实景拍摄选址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虽以壮丽自然风光著称,但剧组在拍摄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同样严峻。当地频繁的天气变化、高海拔带来的生理不适以及相对落后的交通条件,成为拍摄团队必须克服的三大难题。据导演王裕仁回忆,全剧在新疆拍摄的那一个月堪称最具挑战的阶段。由于部分取景地海拔超过数千米,专业的运输车辆难以抵达,所有摄影器材、服装及道具只能依靠皮卡逐步运输。更棘手的是,当车辆故障时,剧组不得不将人员与设备转由牧民的车辆转运,且每辆车仅能承载四、五人,面对数百人的庞大团队,运输工作需反复进行。

拍摄日程安排同样充满压力,团队往往需从凌晨两三点便开始向山地运输设备,直至次日正午才完成人员集结准备开拍。这种高强度作业源于对交通风险的考量——若因路程颠簸延误,天黑前无法安全撤离将面临极大危险,而突如其来的降雨更会加剧这一风险。尽管条件恶劣,但剧组成员对作品的执着令他们坚持下来。

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发生在一次异常天气条件下。某日拍摄时突起浓雾,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一米,剧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演员已更换戏服,却因天气原因无法撤离,现场陷入僵局。作为现场负责人,杨阳在帐篷中来回踱步,焦虑万分。就在此时,能见度突然从一米提升至三米,她惊喜地发现雾中出现了一名场务正举着设备缓步靠近。这一瞬间的转机令她激动不已,立刻指挥摄影师捕捉画面,最终在短暂的黄金时机里,成功拍下了四名仙人踏雾现身的绝美镜头。

这场意外的拍摄经历充满戏剧性,其画面呈现的禅意与仙幻效果,甚至超越了剧组成员最初的想象。即便多年后回想起那个瞬间,杨阳仍感慨万分,称这是无法预料却珍贵无比的创作体验。

《凡人修仙传》杀青当日恰逢一场激烈打戏,戏结束时众人情绪高涨,杨阳却感到一丝恍惚,轻声感叹:“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从盛夏的炎热到寒冬的凛冽,从单衣拍摄到裹上棉服,那些曾被视作艰难的时光,如今回想竟已悄然走过。接下来的漫长一年里,杨阳与王裕仁辗转于多个后期棚内,处理着特效、调色与录音等繁琐工作,时光在光影与声波的交织中缓缓流逝。杨阳至今仍清晰记得混音完毕最后一集的瞬间:录音室内仅剩她与录音师两人,两人共同观看成品后,久久无法言语,仿佛被某种深沉的情感所震撼,良久后才缓缓举起双手鼓掌。激动与不舍交织成复杂的情绪,这正是所有创作者与韩立成长轨迹共通的深刻印记——从平凡到非凡,是属于普通人的蜕变之路。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