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可爱」的内娱女星,我受不了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59更新:2025-09-08 11:32:32

近日,孟子义在江苏跨年晚会上与周华健等艺人共同演唱,然而其跑调的表现却意外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引发全网热议。

因此,部分人指责她刻意制造丑态,只为吸引眼球。

部分观众认为孟子义虽存在音准偏差但并未假唱,其表现仍值得肯定。

针对此次事件,孟子义是否真的做错了?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此次孟子义的跑调表现并非首次出现。早在综艺《声生不息》中,她曾主动向汪峰请教演唱技巧,结果整首歌曲结束后,汪峰惊讶到以为她是在开玩笑,直言若非自己创作的歌曲,几乎无法辨识旋律走向。

甚至让汪峰都对孟子义的演唱感到力不从心,他坦言无法应对:「就你的歌声,我现在真的是无能为力。」

此后,孟子义屡次通过综艺舞台展现其音乐才华。尤其在《毛雪汪》节目中,她与毛不易合唱经典曲目《不染》,却在演唱过程中意外跑调,令原唱毛不易面露尴尬之色。

在《桃花坞》节目现场,她直接演唱了汪苏泷创作的《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歌声引发强烈共鸣。没想到此举竟让演唱者意外现身打断,慌忙喊出「够了」以示回应。

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主题曲录制的过程中,录音老师听后感到困惑并感慨道:‘你们怎么能把每个字都唱得完全跑调呢?’

不仅如此,孟子义还主动担任导师,指导许志胜学习歌曲。两人互为师生,展现了勇于学习与教导的精神。

此外,周深与孟子义的互动也引发广泛关注。在节目录制间隙,孟子义一首周传雄的经典作品《冬天的秘密》令周深深受触动,现场反应颇为夸张。

当周深试图将她引导回正轨时,却意外陷入了更深的迷惘。原本的意图被曲解,导致他不仅困惑不已,更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与方向。

周传雄本人也察觉到该视频的广泛传播,并在演唱中特别向两人表达了感谢。

正因如此,孟子义获得了“夺命歌姬”的称号。这印证了唱歌跑调早已成为她的标志性特征。当平台发出跨年演唱的邀约时,她选择欣然接受。由此看来,这场晚会的“跑调事件”或许源自双方的默契配合。

令人意外的是,孟子义在演唱时出现跑调现象后,反而连续引发四次热搜话题,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她收获大量网友的赞誉,这一意外事件似乎进一步强化了其独特的"笨蛋美人人设"。

成功推动江苏卫视创下当晚收视率新高,吸引广泛关注。

或许有人质疑:「即使孟子义的表演存在刻意为之的成分,也仅是场互利共赢的佳局,未对任何人造成损害。」然而,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片面。在表面上看似双赢的舞台背后,实则有众多表演者被边缘化,沦为哗众取宠的陪衬。与她同台献唱的周华健及多位艺人,包括颜人中、刘令姿、曾可妮、李好、刘维等,都在这场演出中面临被忽视的风险。

令人意外的是,孟子义的跑调演出意外成为整场活动最引人注目的焦点。甚至让原唱周华健也望尘莫及。众所周知,多数艺人参与晚会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知名度,获取更多公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脱颖而出,有人则沦为陪衬,这本就是常态。

脱颖而出的个体或许凭借的是个人品质与细节之处的打磨,或是高情商的沟通艺术,亦或是扎实的业务能力。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不应以博取眼球的低俗手段或专业能力不足为代价获得关注。

不仅如此,同台的艺人中还有多位并非职业歌手。他们默默承担着幕后工作,精心打磨每一个演唱细节,力求完美配合。然而最终,所有努力却沦为一个音准不佳的艺人博取关注的工具,成为他人展示的舞台。更令人唏嘘的是,如今公众对这段共同演绎的回忆早已模糊,甚至难以追溯他们曾同台合唱的痕迹。这些被忽视的付出与委屈,究竟该由谁来见证?

同样,台下的观众也抱有明确期待。须知跨年晚会作为严肃庄重的舞台,与娱乐综艺节目存在本质区别。多数观众追求的是高水准的艺术呈现,而非刻意制造笑料或过度娱乐化的表演形式。

更令人惋惜的是,当下内娱难得一见真正专业精湛的表演。当江苏跨年盛典传出周华健即将惊喜亮相的消息时,令无数观众翘首以盼。他们迫切期待见证实力唱将们绽放异彩的舞台,感受音乐艺术的纯粹魅力。

然而,这场备受期待的演出最终却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落幕。观众所感受到的不仅是失望,更是深深的不被尊重与缺乏诚意。在如此失态的情况下,又如何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呢?

令人感到愤怒与惋惜的是,部分网民以孟子义的真唱行为作为辩解。众人普遍认可她坦诚直率的态度,认为她宁可承受被调侃的尴尬也要坚持真唱。这种品质使得大量粉丝和路人纷纷赞誉,称其为检验歌手真实水平的标杆、揭露假唱现象的先锋,甚至将她的选择视为对观众的尊重体现。

请注意,真唱并非逃避责任的护身符,而是演唱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事实上,孟子义所面临的从来不止于假唱与真唱的单一抉择。在正式登台前,她仍保有拒绝晚会邀请的自主权。

若迫不得已要面对舞台,也应全力以赴地做好准备,而非消极逃避,妄图通过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误导众人。

此类现象在当下娱乐圈并不鲜见。审视当前的内娱生态,部分艺人演技夸张程度令人咋舌,却在粉丝群体中被神化为实力派代表,遭到无底线的追捧。甚至出现用辞浮夸到极致的赞美语境,诸如「XX的表演极具冲击力」「XX用实力证明一切」「被XX的表演击溃防线」「XX的演技释放出惊人能量」等,将表演水准与观众审美严重割裂。

一旦有人提出批评意见,便会遭遇舆论压制或舆论攻击。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本就缺乏专业实力的演艺人员,仍被强制要求参与影视拍摄或舞台表演。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甚至迫使公众不得不违心称赞其“可爱”形象,或对演技进行过度夸奖,最终被推举为行业标杆。

近年来,内娱生态呈现出令人咋舌的异变,仿佛陷入了流量艺人的游乐场。这些艺人们屡屡上演夸张行为,却总能收获观众的赞誉与追捧。相较之下,真正沉稳的实力派演员与普通观众群体,反而沦为被忽视的背景板。当行业逐渐被浮夸现象主导,频现的闹剧与失态让大众审美日益疲惫,最终使整个娱乐领域沦为缺乏深度的表演秀场。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