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出现的十大“争议”网红,为何没有一个成为顶流?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567更新:2025-09-08 10:45:55

随着2023年落幕,我们梳理了这一年迅速走红的新兴网红群体。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网红现象呈现出显著差异:传统网红的影响力逐步衰减,而素人网红却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这些新兴人物的显著标签在于其争议性特质,这种特质既成为吸引公众关注的催化剂,也伴随着舆论场的剧烈震荡。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指出,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生态中,争议性确已成为新网红的标志性特征,但真正的持久影响力仍需建立在内容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这些网红曾引发广泛讨论,但多数最终因内容同质化或价值观偏差等问题,未能实现长期的热度维持。

2023年最具戏剧性的网络红人现象,当属黄老师。谁能料到,仅凭一首歌曲便能引爆全网,掀起千万级关注浪潮。其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7亿次,首周便收获超700万粉丝,成为现象级网红。然而随着直播带货的展开,素颜出镜与精心打造的直播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公众对其真实面貌的关注。短短三个月时间,其热度急剧下滑,粉丝数量已停滞在800万左右。如今发布的视频多以唱歌为主,内容创作陷入瓶颈,难以再现昔日辉煌。这种昙花一现的盛况,本质反映了普通人在流量红利面前的局限性——突如其来的关注难以转化为可持续的影响力。

鹿哈曾因模仿明星鹿晗走红,后改名凌达乐,通过滤镜技术打造相似形象,并组建山寨男团ESO以搞笑风格吸引关注。从工厂打工者逆袭成为直播带货达人,半年内收入突破3000万元,购置豪华别墅。尽管初期被质疑为娱乐性过强的"小丑",但凭借持续的内容输出,其在抖音平台积累600万粉丝,逐步实现流量变现。目前直播间主要销售低价零食饮料、鸡爪奶茶等商品,持续占据人气榜首。不过法律界人士指出,单纯容貌相似不构成侵权,但若艺名、表演风格及行为模式高度模仿明星,且利用其知名度获取商业利益,可能涉及名誉权侵害。关于"盗版明星"的法律定性及未来发展,仍存在争议。

2023年网络红人榜单中,"秀才"以独特的形象稳居吸金榜首。这位来自安徽省毫州市的普通男性,凭借成熟稳重的外形特征与精致得体的穿搭风格,迅速积累了大量中年女性粉丝。其创新性的内容创作方式——对口型演绎歌曲,并在乡村田野间进行拍摄,成功塑造了接地气的优质人设。然而这一现象级网红的陨落来得过于迅猛,仅走红一个月便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据调查,其消失背后的原因颇具戏剧性:直播间内频繁诱导粉丝打赏的行为引发关注,部分老年观众因过度投入而出现非理性消费,一位72岁的阿姨甚至将全部养老金用于支持。更有网友实名举报其存在税务违规及勒索行为,涉及金额达51万元。这种滥用人设进行牟利的行为最终导致其口碑崩塌,公众人物的陨落也因此显得合情合理。

于文亮的走红堪称一场意外。他凭借粗糙的拍摄手法、缺乏颜值与才艺的普通形象,以及记录日常如吃饭、跑步等平凡生活的短视频,在短短一个月内积累了超过380万粉丝。初期,他的内容引发广泛共鸣,许多普通网友表示被其治愈了"平凡羞耻症"。然而,这位曾强调除非为父母,否则拒绝商业合作的素人网红,逐渐暴露了人设裂痕。连续十场直播与他人PK、主动引导粉丝刷礼物的行为,让其"反向变现"的姿态彻底颠覆了观众认知,口碑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损失近百万粉丝。当"普通"的人设沦为流量变现的工具,这种反差最终难逃流量反噬的宿命。

五、"红绿灯的黄"因涉嫌低俗营销引发热议。作为小杨哥旗下的主播,其在直播过程中展现出的夸张肢体语言和低俗表现形式,如披头散发、表情扭曲以及不雅坐姿等,被广泛认为突破了网络直播的底线。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公众对其内容尺度的质疑,更导致圣罗兰美妆品牌形象受损。品牌官方账号评论区出现大量负面评价,部分消费者表示将不再支持该品牌的气垫产品。随后,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其列入不正当营销典型案例,该博主也因此面临流量反噬。对于长期以博眼球为导向的网红而言,试图通过低俗手段实现商业变现已变得愈发困难,其缺乏底线的表演方式终将招致市场和舆论的双重抵制。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与明星张翰形似的职业工人意外走红,成为现象级人物。他通过记录车间操作时的标志性甩手动作为一个突破口,迅速引发全网模仿热潮。这一挑战活动在抖音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2.7亿次,甚至覆盖了军队、警察、消防等特殊行业群体。然而,在事业高峰期他却选择主动暂停直播,坦言因长期高强度创作导致身心俱疲,决定暂时退出网络舞台进行休养和学习。这位被称为"佛山电翰"的网红用自身经历诠释了平凡岗位也能创造不凡价值的现实意义,其坚持本分、专注深耕的态度,为流量时代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郑州亮亮丽君夫妇曾以记录日常生活并拍摄短视频为主要内容,鲜为人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维权事件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轨迹。多年前在郑州购置房产后,因楼盘工程停工导致交付延期,夫妇在要求补偿过程中遭遇暴力冲突。据其短视频披露,离开售楼部时遭遇群体围殴,手机亦被抢夺。但随着舆论发酵,部分网友发现视频内容与现实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对夫妻的转变颇具戏剧性——丽君逐渐成为主要直播带货人,亮亮则转为幕后策划及拍摄工作。这种角色转换引发公众争议,许多人既理解其为摆脱困境的尝试,也对过度表演的营销手段感到失望。

八、完颜慧德:以“群嘲”风格出圈,口碑遭遇戏剧性反转。她标志性的直播开场白“大家早生蚝(早上好),欢迎来到直播间每一位新老朋友”迅速引发关注。这位主播拥有独特的“完言慧语”,诸如“笑拥咧”(笑晕了)、“想莲艾”(想恋爱)等脱口秀式表达,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网络热梗。尽管外表略显随意,但她在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类脑洞大开的问题时,始终保持严肃态度,并凭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身份,将幽默与咨询技巧巧妙融合。这种反差萌形象使她在互联网上爆红三个月,直至抖音2023年推出的纪实作品《生活闪亮时》播出,公众对她的认知发生根本转变。纪录片展现了她作为甘肃平凉泾川人和女真族后裔的朴实生活,居住在廉租房,制作简单却温馨的餐食,物质条件简朴却充满满足感。从五岁丧父、孤身求学,到最终取得北京大学文凭,她用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人生轨迹。不同于多数网红刻意制造话题或扮丑吸睛,完颜慧德始终以专业态度面对咨询工作,每天认真化妆、精心准备直播内容。面对网友的调侃与恶意,她选择以豁达心态将其视为压力释放的方式,坚持在短视频领域深耕。这种真诚与坚持,让观众重新认识她的职业价值与人生追求。

九、B太:官方“认证”的打假网红。在众多打假博主中,B太的影响力可谓空前绝后,唯有他具备如此规模。凭借央视新闻周刊人物的报道,他的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从最初局限于探店打假,B太已升级为“探城”行动,被各地市场监管局和文旅部门频频邀请。他的维权行为不仅推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更促使相关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在淄博爆火事件中,B太通过展示当地诚信经营场景的视频,单条内容收获超400万点赞,成为舆论焦点。其针对大连的“突击”行动更让当地执法人员措手不及。这种行为既解决了消费者痛点,也提升了市场整体品质。此前,B太仅为普通美食博主,直到遭遇店家缺斤少两的事件,意外发现大众关注的焦点,从而开启打假之路,粉丝数激增至2400万。尽管有人称赞他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积极作为,也有质疑其动机的言论,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打假网红是否履行了监督职责才是核心。通过影响力和流量推动社会进步,若能被正确引导,这种力量将成为促进市场规范化的重要助力。

闻会军的走红引发了朋友圈的广泛关注。这位中年男子最初借助三个抖音账号开启网络之路,账号定位各具特色——“闻神”主打幽默搞笑,“闻会军”侧重情感表达,而“利安闻”则以变现能力著称,专门用于为儿子支付学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账号均未透露与MCN机构的关联。从平台视角观察,闻会军的爆火本质体现了内容创作者的平民化趋势,其粉丝群体以18-23岁的男性为主,尤其是具有乡土气息的小镇青年。这种现象与当下诸多一夜爆红的主播逻辑相通,实质上满足了受众对理想生活的投射需求。其中,平台算法的精准推荐与内容互动机制显然是助推其走红的重要因素,但当前数据显示,闻会军尚未完全把握住流量红利。短期热度不足以定义内容价值,平台的内容生态需要持续的新鲜血液,唯有优质内容配以专业运营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闻会军的案例折射出一个现象:当网络红人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而是普通人通过创意内容获得关注的证明,这种"人人都能火"的传播范式正在重塑社会认知。不同类型的网红群体呈现出多元价值:有人以生活纪实引发共鸣,有人以独特风格构建亚文化圈层,有人则通过内容呈现打开认知窗口,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当代网络文化生态的丰富图景。

与新兴的流量明星相比,当前仍被公认为头部主播的,无疑是那些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网红”。尽管直播带货领域新星辈出,但2023年这些老牌主播却接连陷入争议漩涡。李佳琦作为行业标杆,其在双11、618等电商大促期间的直播却因价格争议和突发停播引发热议;疯狂小杨哥则因产品质量纠纷及虚假宣传指控多次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相关供应链企业亦被要求限期整改;而董宇辉在经历短暂停播后,更遭遇了股价波动、粉丝基数下滑以及公司管理层变动等连锁反应。这些现象级人物在2023年的多重挑战,折射出直播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深层隐忧。

2023年互联网平台难以孵化新顶流现象,核心在于流量格局的演变与分配逻辑的调整。短视频平台通过精细化流量运营和商业化路径,形成了内容创作的高标准门槛,使得新晋网红难以突破既有的流量壁垒。抖音的中心化流量分配机制虽然能快速扶持头部账号,但同时也导致创作者对粉丝的控制力减弱,形成平台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值得关注的是,当年崛起的素人网红群体普遍面临流量衰减或争议升级的困境,这折射出当前网红经济生态的高度竞争性与不确定性。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