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难哄》等口碑争议频发,顶级IP改编价格涨了还是跌了?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76更新:2025-09-08 07:56:51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难哄》自首播以来,依旧展现出顶级IP的市场号召力。数据显示,该作品在播出平台上迅速突破热度值10000大关,云合有效播放量单日更是超过4000万次,热搜话题表现活跃,整体数据表现符合预期。然而,该剧也面临着一定的口碑争议。这种热度与评价之间的落差现象,在近期多部大IP改编作品中较为常见,例如《大奉打更人》《狐妖小红娘》《锦绣安宁》等;部分作品甚至出现了热度与口碑双线下滑的情况。

随着类似事件的屡见不鲜,顶级IP改编剧的市场前景是否依然乐观?这种风险是否已对当前的IP交易产生实质影响?版权运营经理糖糖在接受搜狐娱乐采访时表示,行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她供职于某头部IP方,指出近年来版权交易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态势。2022年行业进入降本增效阶段,大量腰部内容被裁撤,中下层级IP交易规模明显收缩,而头部IP反而获得发展机遇。然而到了去年,即便是头部IP的交易市场也出现了下滑趋势。

自行业推行“提质减量”政策后,版权交易市场呈现出显著萎缩态势。这一变化源于行业逐步摆脱此前的“IP热”泡沫,从盲目囤积IP转向更为审慎的版权交易模式。在顶级IP领域,多家公司已明显减少对大型项目的介入,仅少数具备成功改编经验的头部作家作品版权费仍能维持在千万级水平。制片人文伟提出,顶级IP项目通常允许制片方投入项目成本的10%用于IP购买,且项目规模需达到亿级以上;而中小体量的定制剧、分账剧等则严格控制IP费用占比不超过总成本的5%。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定价策略存在风险,因IP费用需计入前期制作成本,若占比过高且改编受阻,项目失败将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大型IP的交易正在变得更加谨慎。近年来,市场整体呈现下行趋势,除少数成功案例外,多数IP交易价格较以往下降明显,三四百万的成交价已属较高水平,而更多交易集中在百万以下。

文伟进一步分析称,这一现象与行业流量退潮的产业趋势密切相关。以往市场主要依赖'大IP 大流量'的组合模式,通过精准营销即可获得可观收益,但当前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大IP改编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行业正在向多元化内容方向发展,例如对严肃文学作品或真实事件进行改编,这类内容在重点项目的占比逐步提升,进而压缩了传统大IP改编的市场份额。糖糖则认为,随着IP开发体系的不断成熟,版权方已形成更多元化的盈利策略。以阅文集团及其子公司的新丽传媒为例,他们通过与腾讯视频构建的'三驾马车'合作模式,深度介入IP改编流程,从《庆余年》开始实施全流程把控,既保障了改编作品的质量,也确保了平台方的收益。

众多作家开始主动介入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例如桐华以编剧身份操刀的《长相思》,以及南派三叔旗下南派互娱制作的《重启之极海听雷》《沙海》《藏海花》等IP衍生剧。当前影视行业仍高度依赖头部项目对优质IP的开发,数据显示,云合平台去年热播期播放量位列TOP20的剧集中,IP改编作品占据半壁江山(15部),其中古装题材占10部,IP改编剧则有9部入围。

行业制作呈现出明显的惯性特征,平台仍倾向于以原著IP为基础进行开发。据从业者观察,相同题材类型下,IP剧更易获得S级以上评级,并能吸引头部演员加盟;而原创剧若难以组建明星阵容,其评级可能滑落至A级。不过,文伟指出当前平台评级体系中,演员班底的含金量已超越IP价值本身。综合来看,IP对剧集的影响参数呈现下行趋势,其带来的价值变现能力正在持续减弱。

2018年前,IP改编曾掀起行业热潮。早在2012年,'泛娱乐'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对IP开发的广泛关注,预示着跨领域联动的产业前景。随着互联网产业加速渗透娱乐领域,IP经济迅速成为资本追捧的热点。彼时IP交易价格持续攀升,例如《清明上河图密码》系列,该书2015年1月出版后,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影视版权交易,收购方包括阿里影业与光线传媒,据称交易金额接近亿元。此类现象推动了行业对IP价值的过度追逐。

随着IP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企业投身于IP储备的商业布局。数据显示,优质IP的转手交易往往能带来数倍收益,吸引影视公司竞相收购。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头部作家仅凭作品名称便可实现影视改编权的变现,凸显了IP价值的显著提升。影视策划曹璐指出,当前行业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对IP的依赖心理尚未彻底扭转;其二,众多影视公司手中仍积压着大量过时或失效的IP资源,这些沉淀内容成为流量时代下的主要负担。即便面对曾拥有高流量的优质IP,当前改编作品虽能维持一定关注度,甚至借助时间滤镜效应获得额外曝光,但在内容呈现上仍面临挑战。相较于过去对原著的大幅改编,当下观众对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这种双重需求反而增加了改编难度——既要忠实还原原著的风格特质,又要适配现代市场的审美趋势,这对古早IP的改编尤为考验。

文伟强调,这一过程对前期编剧团队的组建提出了极高要求。他指出,制片人不仅需要精准把握IP的核心特质,更要深入评估编剧团队的创作能力,既要确保与项目高度匹配的人选,又要最大限度降低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损耗。谈及行业规律时,他幽默地分享了一个曾盛行的公式:"IP估值=原著点击量×平台系数÷政策风险指数"。其中"风险"特指改编过程中需要谨慎规避的敏感要素,但近年来行业走向呈现显著变化。例如,过去被普遍规避的"重生""系统"等题材,如今已悄然转变为新的爆款话题。他特别提到,《永夜星河》《滤镜》等近期热度作品均采用系统流作为核心设定,将主角拥有特殊系统作为故事展开的基础。

然而,市场认知与偏好的迅速演变也给IP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糖糖指出,近年来IP交易更看重具有当下性与新鲜感的新作品。“行业正经历快速变革,IP采购方向需紧跟热门趋势。例如,悬疑类IP去年位列古装类之后成为第二大热门品类,豆瓣平台当年售出的IP中,悬疑类占比高达70%;与此同时,现代言情类作品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而以无CP设定为主的大女主题材则呈现出上升态势。”在内容为王的行业导向下,以往依赖头部IP的高投入、高风险开发模式,已不再是制片公司的主流选择。某导演工作室的成员 Andy 衔回应称:“我们更加注重故事本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倾向于选择传统文学作品,重视故事的趣味性、创新性以及明确的类型特征。实际上,目前我们更侧重于挖掘真实事件,这类作品授权成本较低,也便于打造反套路叙事。”此外文伟则强调,在行业加速向16集以下短剧转型的背景下,长篇网文IP的整体性价比正在下降。尤其近两年市场回归腰部内容开发,“小而美”的作品逐渐成为制片方的新宠。“例如去年播出的《我的阿勒泰》,原著为散文集,版权费用仅20万元,剧集长度仅有8集,但播出效果出色且具备可观的长线收益,这或许正是当下最具潜力的商业模式。”

截至2023年,番茄小说宣布日活跃用户突破9000万;而进入2024年后,其推出的免费微短剧产品红果短剧实现迅猛扩张。据QM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已达1.58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51%。这一成绩对传统IP产业生态形成显著冲击。行业观察人士糖糖分析指出:"近年来免费网文平台的版权合作规模持续攀升,核心原因在于平台用户基数扩大导致IP价值权重提升。衡量IP产业的重要指标包括点击量与平台影响力,这种变革对传统网文平台而言具有双重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去年腾讯视频片单中已明确将番茄小说爆款IP《十日终焉》纳入影视开发计划,优酷亦宣布与番茄小说启动超级IP工厂项目,计划在影视、动画、游戏等多个领域进行内容开发。

在全新的行业生态背景下,随着动漫产业、分账剧模式等多元化业态的兴起,传统观念中认为免费网络文学具有“版权价值低”“缺乏IP基础”等问题的现状已发生显著转变。微短剧与AIGC技术的融合为部分玄幻、科幻类内容提供了新的改编路径,例如今年春节档网络平台推荐片单中,由悟空AI打造的《太阳坠落之时》便源自曾获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原著作品。不同类型的免费网文在此过程中的授权费用存在明显差异,据糖糖透露,受限于微短剧的制作成本,目前横屏类型的IP成本大约处于10至25万元的区间;而竖屏微短剧的IP费基本维持在几万元水平。“这是因为竖屏微短剧通常不强调独家版权,因此对于版权持有者来说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尽管单部作品的收益较为有限,但由海量免费网文改编而来的影视内容正逐步冲击传统市场格局。

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公开批评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这一举动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不少观点认为这是长短剧竞争态势的典型例证。微短剧所带来的庞大流量,被普遍视为过去一年长剧集市场份额萎缩的核心诱因。大IP剧接连出现预期落空的现象,被视作当前竞争格局的映射之一。高成本内容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越高,其前期投入压力亦将相应增加。下游市场出现的各类问题,可能逐步传导至上游制作环节。当前顶级IP所面临的市场困境,恰反映出行业普遍存在的挑战。面对未来竞争形势,业内或将经历自上而下的结构性变革,IP运营模式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