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还有明天》能成为三月票房黑马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23更新:2025-09-08 06:45:04

在光影交错的银幕世界中,总有些作品能够跨越国界与文化的壁垒,以深邃的内核与独到的叙事手法触动全球观众的心弦。意大利电影《还有明天》正是这样一部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成功的佳作。主持人晓丽提及最初关注该片源于其三个突出标签:作为意大利年度票房冠军的亮眼成绩,以及在中国市场获得的优异口碑,豆瓣评分更攀升至9.1分,展现出强劲的跨文化传播力。

许多观众在初次接触该影片时,误以为这是一部情节老套、节奏沉闷的普通作品。然而,随着观影结束,不少影迷纷纷表达了对影片的惊喜与认可,积极推荐大众前往影院体验。

本期《今日影评》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王雨童研究员,共同对影片进行深度解读,引领观众探索意大利女性世界中坚韧与梦想交织的独特风貌。

《还有明天》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在于其视觉呈现方式——采用传统影院标准画幅比例(4:3)与全黑白影像处理。这种看似保守的影像选择,实则构成影片独特叙事语境,表面看来像是讲述一个传统的家庭题材故事,实则通过克制的视觉风格强化了意大利家庭主妇在压抑环境中寻求突破的深层主题。

但正是这样看似“复古”的形式,成为了承载影片深刻内涵的绝佳容器。这部影片更是52岁女演员宝拉·柯特莱西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她以轻盈却有力的手法,将祖母、曾祖母那一代女性日常中的“不可承受之重”搬上银幕,为观众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影片将个人命运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1946年的意大利,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度。在二战的阴霾下,意大利遭受了三重失败: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的穷兵黩武,使国家陷入混乱;作为投降后的战败国,受到战胜国的管理与限制;投降后还遭受德国军事上的打击报复。这一系列重创让意大利社会极度动荡,哀鸿遍野。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1946年意大利女性正式获得投票权,影片结尾处迪莉娅与众多女性步入投票站的场景极具象征意义。这标志着意大利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公投,三千五百万选民共同参与了这场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全民公投,其中女性选民人数首次达到一千三百万。这场关乎民主体制抉择的投票,是延续千年的君主制与转向现代共和体制的历史分水岭。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意大利的政治版图,更深刻映射了影片中女性觉醒与抗争的核心主题。

迪莉娅的生存状态深刻折射出19世纪意大利女性所面临的系统性压迫。她不仅要独自承担家庭采购的重担,更在工厂与家庭之间奔波劳碌,却始终无法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维系家庭经济的重压下,她被迫从事多份零工工作,但这种艰辛劳动在家庭内部却转化为无尽的羞辱——婆婆视其为低贱的佣人,丈夫以暴力作为日常规训,公公则在享用她劳动成果的同时,暗中怂恿儿子对妻子实施精神控制。连年幼的女儿也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批判她,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双重标准定义其人生价值,这种来自家族各代成员的层层剥削,最终将迪莉娅推向了社会底层的深渊。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揭示了母女关系的深层纠葛。起初,迪莉娅如同多数母亲一般,将女儿觅得"金龟婿"视为家庭幸福的标志,然而当她发现女婿存在暴力倾向时,却毅然决然地采取极端手段,用炸药摧毁了对方经营的店铺。这一戏剧性转折印证了西方女性学者埃莱娜·西苏的论断:母女关系所蕴含的情感张力与权力博弈,远比其他家庭关系更为复杂且难以调和。

在这部影片中,母女关系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们最终为了共同目标结成了如战友般的情谊。迪莉娅帮助女儿更好地读书,为她争取更光明的未来,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做父母的,要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

《还有明天》在叙事结构上展现出多元素交织的独特风格,将困境悲剧、黑色幽默与悬疑叙事有机融合。影片通过歌舞剧形式解构家庭暴力场景,这种处理手法与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形成跨时空对话——在集中营环境中,父亲用游戏谎言保护儿子的纯真,而迪莉娅面对持续暴力时,内心既存着对压迫者的不屑,又暗含对人性困境的体察,其复杂情感展现了女性在极端处境下的精神韧性与生存智慧。

影片在最后一天的悬念设置堪称巧妙。前一个半小时,观众普遍认为迪莉娅将与尼诺私奔,然而转折点的到来让信件成为关键线索,指引她走向投票站。当迪莉娅完成投票,家暴丈夫突然现身追至现场,人群集体转头,沉默地凝视着丈夫。原本气势汹汹的丈夫此刻却骤然颓丧,这一戏剧性场景深刻揭示了投票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女性开始以选票为武器,打破传统桎梏,为自身命运争取话语权,同时也暗示着社会对家暴行为的重新审视与否定。

香港地区将该影片译为《明天还有梦》,这一译名承载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其中的"梦",既非单纯指代迪莉娅对个人幸福生活的憧憬,亦非仅限于她对女儿的期盼,而是凝聚着全体女性通过选举权共同塑造未来的集体愿景,寓意着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革新之路。

嘉宾王雨童以专业视角对影片《还有明天》进行了深度解读,使观众得以从更丰富的维度理解其内涵。他强调,影片通过多元叙事手法展现出对女性困境问题的深刻而多维的剖析,绝非浅显表层的展示。此类专业解读不仅为观众开辟了新的观影视角,更有效引导其探索作品背后的社会隐喻与人性思考。

电影《还有明天》以迪莉娅的个人经历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1946年意大利女性在传统家庭角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挣扎与觉醒过程。影片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与多类型元素的融合手法,将现实主义叙事与戏剧冲突相结合,呈现了一部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社会批判深度的杰出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作为意大利历史转型期的生动缩影,更通过女性视角的叙事创新,彰显了跨越时代的力量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关于性别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深刻思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