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狂赚20亿,《哪吒2》让光线又做起了“迪士尼梦”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42更新:2025-09-02 03:55:20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成功,光线传媒的业绩实现了显著转变。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58%至15.86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至2441.48万元,降幅达37.09%。而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则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营收爆发式增长177.87%至29.74亿元,净利润更是飙升380.71%至20亿元,展现出企业经营的韧性。

光线传媒近期公布《哪吒2》相关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该影片累计票房达48.40亿,其带来的营业收入预估在9.50至10.10亿区间。公告发布后,市场持续关注《哪吒2》对光线的最终价值贡献。数据显示,尽管仍有大量应收账款,该影片助力光线单季度实现净利润20亿。亮眼的业绩不仅印证了影视项目的商业价值,更凸显了光线的战略转型——从传统内容制作转向IP的创造与运营。随着《哪吒2》的成功,光线再次成为行业焦点。然而,相较“中国迪斯尼”概念的重复提及,市场更期待《哪吒3》的开发动态。虽然该系列第三部的制作进度仍处空白,但“主角殷夫人复活”的传闻已引发广泛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近期重返复旦大学进行演讲,对《哪吒3》的开发周期给出明确表态:预计需耗时五年,原因在于其创作难度远超前作,需在《哪吒2》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由此可见,《哪吒》虽是业绩助推器,却非年年皆有、家家皆能复制的票房黑马。若仅以营收数据衡量,光线传媒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收(29.74亿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营收(15.86亿元)的两倍。光线传媒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春节档影片,2024年票房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第二十条》,随后依次为《大理寺少卿游》《扫黑·绝不放弃》《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与《拂玉鞍》。

今年,光线公司第一季度利润的激增主要得益于《哪吒2》的强劲表现。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该片全球总票房突破157亿,位列全球票房榜第五位。截至目前,《哪吒2》的长尾效应仍在持续,4月下旬其周末单日票房仍维持在1000万左右。财报公布当日,影片宣布第三次密钥延期至5月31日,为票房持续增长预留了空间。除了直观的票房收益,《哪吒2》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同样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光线公司表示,一季度票房与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影片在上映前便布局衍生品开发,涵盖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化产品,通过"票房与衍生品收入相辅相成"的模式,推动商业价值持续释放。相较于前作,《哪吒2》在衍生品开发上实现了更前置的布局,筹备更为充分,形成票房与衍生品的"同频共振"。据《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制片人易巧透露,前作在上映前寻求合作时遭遇冷遇,衍生品制作往往滞后2-3个月甚至半年到一年。而此次《哪吒2》以IP为依托,在正式上映前已与卡游、万代南梦宫、POP MART、淘宝88VIP、中信出版社等近20家品牌达成联动,推出包括可动手办、捏捏乐、吧唧、官方设定集、游戏皮肤等数十种衍生产品,为IP受众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海外发行成为另一重要增长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3200万美元大关,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表示,该片正在筹备英文配音版本,计划于今年内启动第二轮国际发行。这一表态无疑传递出光线正试图重新对标迪士尼的战略信号。

光线传媒自2015年起便开始布局动画产业,当时整合两年内投资的13家动漫公司成立彩条屋影业,其中便包含可可豆动画。创始人王长田在发布会上强调,期望彩条屋能打造成为本土动画的核心基地。次年接受采访时,他进一步明确表示,光线具备占据动画电影市场半壁江山的实力,旗下投资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的皮克斯或梦工厂,而光线自身则更希望定位为迪士尼式的综合型动画运营平台。

在资本活跃的电影行业背景下,王长田对动画领域的布局显得合乎逻辑。根据2016年美国动画电影24.29亿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占全球总票房的21.36%),结合当年中国电影市场457亿的总票房规模,国产动画电影理论上可突破90亿票房大关。按照王长田提出的50%市场份额预测,光线传媒当年的动画业务收入预期达45亿。然而,彩条屋推出的首部作品《大鱼海棠》实际票房仅5.65亿,远低于前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9.56亿。随后两年,光线又推出《大护法》和《昨日青空》两部动画电影,票房均未突破亿元门槛。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影视行业遭遇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2018年天价片酬与偷税漏税的集中整治引发资本寒冬,使得电影行业的风险敞口变得愈发明显。王长田在反思中指出:"电影业务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所需资金具备低成本、长周期、高容错的特殊属性,但这类资金支持在政策调控后已基本停止流动。"

光线影视在经历《悲傷逆流成河》《如果聲音不記得》等青春片的稳健发展后,于2019年凭借《哪吒1》斩获50亿票房,首次实现从单纯内容输出到IP战略的转型。随着《哪吒2》提前启动衍生品布局,《IP創造 运营》模式的成功验证让光线在2020年提出更明确的动画电影战略:通过组建新动画厂牌、扩充制作团队至300人以上,推动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制作,构建完整的动画产能体系。同时,光线将运营前置至创作阶段,计划在游戏、卡牌、周边商品、线上线下渠道及主题乐园等多领域拓展IP生态。截至目前,公司动画电影储备量已达到2015年彩條屋成立时的规模,包括《三國的星空》《非人哉:限量玩家》等年内上映项目,以及《去你的島》《羅刹海市》《大魚海棠2》等6部正在制作中的影片,更有《涿鹿》《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魚海棠3》等10部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在《哪吒2》之后,奇幻爱情动画电影《去你的岛》成为光线传媒推进全流程动画制作体系的关键项目。据光线传媒透露,该电影标志着公司内部已构建起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涵盖剧本开发、故事板美术、资产制作、动画呈现及视效处理等核心环节,团队规模扩充至百人以上,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目前,储备项目正有序进入策划与制作宣发的滚动开发阶段。同时,作为“中国迪士尼”建设的核心配套,主题乐园项目亦取得进展。财报显示,光线传媒参与投资的扬州影视基地PPP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该基地总面积达2550亩,首期投资约36.8亿元,旨在吸引优质企业集聚扬州,助力江苏从“影视大省”向“影视强省”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哪吒3》的筹备虽被视作对标迪士尼的常规动作,却未引发市场广泛讨论,反而是财报公布后,光线传媒股价在4月22日暴跌9.23%,收于20.46元,次日进一步下挫至19.8元。与两个月前41.68元的高点相比,股价已近乎腰斩。由于《哪吒2》上映已近三个月,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利好基本释放完毕,若无法在短期内公布《哪吒3》的实质性进展,公司或将难以获得长期投资信心。正如王长田在复旦大学讲座中所言,《哪吒3》预计需耗时五年完成,因其制作难度远高于前作。亮眼财报带来的短暂热度后,光线传媒终究需回归电影行业的整体格局接受审视。

春节档期热度消退后,电影市场迎来明显降温,"一部电影撑起全年"的现象逐渐成为常态。情人节档期与清明节档期票房分别为7.39亿和3.78亿,相较去年同期的11.45亿和8.42亿出现显著下降,显示出市场疲软态势。4月多日单日票房在1500万上下徘徊,缺乏优质影片供给与观众观影意愿低迷,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这一态势在即将来临的五一档期恐难逆转,业内人士普遍持悲观预期。截至发稿,距离五一档期仅剩不足7天,所有影片总预售票房刚突破千万大关。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上坦言,"电影行业缺乏可复制的成功范例,而新的增长模式与可持续路径亦十分稀缺。当市场不确定性远超确定性时,创作者失去价值锚点,难以突破发展瓶颈。"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以超150亿票房成为行业奇迹,其背后138家动画公司联合扶持的模式既具突破性又存特殊性,这种"聚行业之力托举单一作品"的策略与科幻片仅有《流浪地球》的现状相似,虽具话题性,却难以形成可推广的行业共识。

其他影视企业的财务状况更直观地揭示了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博纳影业2024年净利润预计亏损6.37亿至8.81亿元,其春节档影片《蛟龙行动》票房表现垫底,董事长于冬多次公开呼吁挽救却收效甚微,影片的官方表态也随之演变,从最初坚持"绝不撤档"、质疑"都是黑水",最终妥协为"制作特别版择日与观众见面"。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2》在春节档的票房成绩明显弱于前作,其年报已连续五年出现亏损,正面临退市风险。中影集团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仅服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主导投资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6.84亿,与《蛟龙行动》形成"难兄难弟"之势。华谊兄弟仍在通过"卖身求存",其一季度依靠英雄互娱股份的出售交易,预计可获得约9100万利润实现扭亏。光线传媒对电影市场前景同样持谨慎态度,财报集中指出了包括头部影片供给不足、节假日期间票房波动未获缓解等在内的六大结构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光线动画业务中最具市场影响力的IP仅有"哪吒"系列,2020年推出的《姜子牙》虽然票房突破10亿,但因与《哪吒1》剧情关联度较低引发观众争议。导演田晓鹏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推出的《深海》历经多年打磨且投入巨大,但2023年春节档上映后票房仅达9.19亿。而光线动画旗下另一品牌去年推出的首部电影《小倩》更是遭遇票房滑铁卢,从五一档期撤档后仅在年末冷门档期上映,总票房仅为1284.4万元。

在《哪吒3》即将上映之际,光线传媒如何持续构建自身的"中国迪士尼"愿景,其成效仍存疑。面对新作的期待,这家动画制作公司是否仍能保持此前的市场热度与创意活力,答案可能并未如预期般明朗。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