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长剧仍要“长”之有道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70更新:2025-09-02 01:02:16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推出涵盖“古装剧数量不限制”“纪录片精品化制作”“动画片扶持政策”等21项改革措施,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其中,“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的规定尤为引人注目,标志着政策对长剧创作的包容性提升。早在2020年2月,广电总局即出台政策要求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作品创作,以遏制“注水”现象。

剧集注水问题长期存在,其根源在于剧本创作受资本逻辑主导。当前国产剧盈利模式依赖版权销售与广告植入,导致制作方与平台方更倾向于通过延长集数摊薄成本。这种市场机制催生了镜头堆叠、情节拖沓等问题,使“注水”成为多方博弈下的普遍选择。尽管集数限制政策在短期内有效遏制了“注水”现象,但并未触及行业结构性矛盾。

数据显示,近五年电视剧集数虽显著下降,但播出量从2019年的254部锐减至2024年的115部,反映出长剧行业面临观众流失压力。这一现象除资本退潮与政策收紧外,也与新兴微短剧分流观众密切相关。此次“广电21条”对集数限制的松绑,以及试行边审边播机制的创新,标志着行业迎来新的调整。

政策调整避免了“一刀切”的简单化管理,但是否会导致“注水剧”回潮仍需市场检验。同时,观众审美标准的演变正在重塑“注水”的定义,长剧仍需在内容深度与叙事效率间寻求平衡。优质作品的回归不仅考验创作能力,更涉及产业链利益分配与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

当前,依赖流量明星的剧集模式已遭观众诟病,市场正加速向理性回归。在多元内容生态下,长剧能否获得观众认可成为关键挑战。归根结底,唯有提升剧本质量以匹配制作成本,方能赢得市场。正如经典长剧《大明王朝1566》(46集)、《武林外传》(80集)、《甄嬛传》(76集)所证明的,观众并非拒绝长剧,而是期待有实质内容的作品。

创作者需对长剧市场保持信心,更应坚守创作初心。唯有拿出扎实、优质的作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青睐。在集数松绑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将成为检验行业能否突破困局的关键试金石。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